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3月1日是二月二,又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正是惊蛰节气,经过冬眠的龙在这天被春雷惊醒,标志着春季的到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万物复苏,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今天正月初七,也叫“人日”,即人的生日。传说在正月的前六天,女娲分别造了六畜,到了初七造出了人,因此正月初七又称为“人日”,或“人胜日”、“七元日”。“人日”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南北方习俗略有不同,但不同的只是形式。
今天正月初六,又称“送穷日”。按照民间习俗,这一天要送走“穷鬼”。家中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送穷”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今天(1月26日),农历腊月二十七,赶大集。这一天各地集市都红火热闹,人们纷纷赶来采购年货。春联、年画以及饮料、零食与水果等应有尽有。大家穿梭在摊位之间,挑选着心仪的物品,为春节的到来做好充分的准备,人们在热闹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今天正月初十,“石头节”,是“石头神”的生日。石头对于古人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以前的劳动工具都是以石器为主。于是人们专门选定一个日子作为它的节日。由于“十”与“石”同音,所以才会有正月初十“石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