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者入世,仙者出世”,仙者一般归隐田园,默默无闻,不为外人所知,但我国国学大师南怀瑾就曾遇到过这样一段奇遇,他述说到“我曾在四川求仙问道,有人挥手成剑,松树应手而倒”,可谓是应了那句“螺山有隐士,飘飘仙者徒”了。
南怀瑾大师曾说,人生如果能有一段清净自在的时光,也是一种莫大的福报。而如果一个人选择平凡的生活,淡之如水,是更能接近清净自在的生活本貌的,因为没有丝竹之乱耳,没有案牍之劳形,有的是时间如水一般的流动蜿蜒。人生常态,多为平凡,而平凡的人能耐得住平凡,就是不凡的人生。
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县,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文化传播者、学者、诗人、武术家、国学大师。 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面对如此赞誉,南怀瑾先生在老年,却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如此感慨:“从十几岁起我就想做一个普通人,只想自己在蓬门陋巷,教几个小小的蒙童,了此一生。但是,我这个人运气不好,这八九十年,一百年之间,像国家民族的命运一样,生于忧患,死于忧患。”
我最早与南怀瑾结缘,是在1997年。为了打发时间,更是为了寻找精神的家园,安抚浮躁的内心,我从既是学长又是同事的申先会那里借得一册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翻开封面,就被印在勒口的四句偈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深深打动,无异于醍醐灌顶,一读便不忍释手,从此开始关注佛教与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