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王小月)购买的来伊份软糖零食还没拆袋,就看到袋里夹带了一根头发;买到的来伊份鸭锁骨出现变质情况……在社交平台上,诸多消费者反映购买的来伊份零食出现发霉变质、夹有异物等食品质量问题,甚至有消费者在品牌官方旗舰店购买到了过期食品。
“避雷零食刺客来伊份,不敢相信这点东西(7包零食)要77元。”“来伊份强买强卖,134块钱的东西用了我20元优惠券,又在前台强加了20块钱东西说是送我的,实际看订单是收费的。”过去两年,量贩零食店在二三线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消费过程中却存在不少猫腻。
近日,南都鉴定消费曝光台接到消费者爆料称,其在来伊份购买的散装称重零食,包装重量占比约14%,但是门店并未提前告知。在接到爆料后,记者走访来伊份一门店发现,其售卖的另一款零食,同样存在包装过重的问题,包装物重量占比约1/3,但消费者不拆开包装根本无法了解商品净重。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郝楠楠 文图】4月27日,“零食第一股”来伊份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9.77亿元,同比减少9.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7亿元,同比减少44.09%。
为及时有效监测企业在社会、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风险,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将通过壹点智库品牌大数据平台,定期跟踪、监测和评价A股上市公司的ESG风险,并进行重点报道。10月28日—11月3日,本周有1297家A股上市企业被央媒省媒报道过敏感信息。
8月29日,来伊份公布上半年经营业绩,该公司上半年营收17.92亿元,同比下降15%,归母净利润1492万元,同比下降72.56%。来伊份在财报中表示,该公司基于社会消费市场趋势,对部分区域门店结构进行调整,直营门店收入受影响同比下降,导致当期利润不达预期。
来伊份卖零食,没挣到钱。7月9日,休闲零食上市公司来伊份(603777.SH)发布业绩预告称,今年上半年,来伊份预计实现净利润1400万元-160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0.58%-74.2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亏损为600万元-900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7.
坚持不打“价格战”,作为“中国零食第一股”的来伊份,自2023年出现营收净利润双下滑后,又交出了一份亏损的“答卷”。近日,来伊份发布业绩报告,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7.92亿元,同比减少15.05%;归母净利润约1492万元,同比大跌72.56%。
鸭脖子作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零食类型,近来发展出了卤鸭脖、风干鸭脖、手撕鸭脖等细分产品。3月12日,红星新闻收到检测结果:以上8个品牌的预包装鸭脖子产品,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熟肉制品》,其菌落总数检验均符合要求。
近日,几家头部零食企业纷纷交出了今年前三季度的财报。部分企业的业绩和策略验证了“线下+性价比”模式的有效性。然而,并非所有零食品牌都能享受这一模式的红利,部分公司的财报显示出了业绩承压的迹象,行业内部出现“几家欢喜几家忧”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