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喝酒习俗大pk:山东人讲规矩,广东人很实在,河南人太可怕了马上要迎来2023年的春节了,逢年过节少不了的就是喝酒,这是全国人民的爱好。各个地方的喝酒文化截然有所不同,有一个网友总结出全国酒量大小的分布规矩:“从北往南,逐渐降低”。
河南的喝酒习俗不受外地人待见?本地人表示:酒量浅就别逞能!河南这个地方,孕育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有些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一直被大家延续使用下来,想必很多朋友们都深有体会,不仅在各个市区,更是在各个乡村里,都流传着不同的文化习俗。
中国的白酒不但数量庞大,品牌众多;就连各地的白酒文化,也都五彩缤纷,形式各异,让人无不赞叹中国白酒文化的博大精深。河南作为产酒喝酒的大省,酒桌上的礼仪和规矩是蕴含深厚的文化和学问的,不仅文化丰富,而且河南人也很有热情。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礼仪之邦,无论是餐桌礼仪还是酒桌规矩都相当讲究,尤其是热情好客的人口大省——河南,在酒桌上更是有着特别的讲究。前两天,笔者去了一趟河南,被朋友招待着参加了当地的酒局,因为笔者当时不怎么想喝酒,但又怕直接说出来会扫兴,所以全程都没喝别人给笔者倒的酒。
当今社会,饮酒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社交方式和待客礼仪。各地礼俗不同,生活方式不一样,酒桌上的礼仪也各不相同。广东人喜慢喝品酒,东北人喜快爱劝酒。地处中间的几个省份例如河南、安徽等地受古代酒礼的影响比较大,酒桌上各种各样的礼仪文化百花齐放。
南方喝酒,斯斯文文的,没见过哪个酒店里吆五喝六的,也很少见喝酒在街上发酒疯的,特别是在南方代表城市“苏州”,晚上9:00以后就不出门,不管哪位书记在任,想在苏州实行“夜市经济”,那是搬梯子上天——没门!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体现在各个方面,酒桌也不例外。酒桌上,虽然看似随意喝、喝尽兴,但其中的学问还是很多的。很多地方习惯以酒会友,但是即使喝同样的酒,每个地方喝酒的文化也不同。跟河南人喝酒,这3点“规矩”要知道!能让你在酒局游刃有余。
说起河南人,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能喝,在河南,喝酒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而当谈到河南的酒文化时,必须提到一种独特的饮酒方式——以鱼饮酒,这种饮酒方式作为河南的一种特色,有着非常独特的讲究和礼仪。既然如此,那么在河南喝酒需要注意什么?河南酒桌上的鱼又有啥讲究?看看你知道多少?
首先,在河南喝酒,无论是坐席的安排,还是敬酒的顺序可都是很繁琐的,而令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端酒为敬”这个习俗,意思就是如果客人来到家里,主人家准备酒席招待客人,如果主人给客人端酒就是敬酒,倘若客人要是喝不完,主人家就一直站着,等到客人全部喝完才可以坐下,可以说是一种很聪明的劝酒方式。
来河南喝酒,这5个“怪”习俗得知道,酒友:酒量被严重低估了说起酒量最好的省份,大家会想到山东、内蒙古,但绝对不会想到河南!在大家看来,河南既没有排得上名号的名酒,也没有出名的酿造环境,然而,河南恰恰是被低估的那个“酒量如江”的省份。
人活一世,吃喝二字,一个吃,一个喝,将人生诠释得如此淋漓尽致。吃是基础,喝是升华,能够上升到喝的层面,说明生活过得已经不错了,即便如今亦是如此。饮食也好,吃喝也罢,其中的“饮”和“喝”,不是吃咸了喝口水,而泛指的其实是酒,尤其是中国的白酒,作为粮食精华,更是经济与精神富足的象征。
我是山东人,以前在四川生活了15年,对于四川可以说非常了解,四川的酒文化更是让我记忆深刻,作为酿酒大省,四川美酒很多,而且这边人特别能喝酒,招待宴请劝酒方法都是独具特色,在这里喝酒没有不尽兴的。在四川这多年,我深深感受到当地的酒桌文化,要是没有点酒量还真招架不住。
马上快过年了,趁着这几天单位放假,从洛阳的老君山,到郑州的烩面和胡辣汤,以及开封的古城韵味,可以说每一处都让我心生欢喜。然而,说起这次河南之行,唯一让我“心有余悸”的,便是与河南人喝酒的经历。不是酒不好,也不是人不对,实在是那后劲太大,让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