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最高法发布第26批指导性案例,其中包括一起“天津男子被多人入屋持刀砍伤,反杀一人致死最终无罪”的正当防卫案件。最高法在裁判要点中指出,对于使用致命性凶器攻击他人要害部位,严重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应当认定为“行凶”,可以适用特殊防卫的有关规定。
正当防卫,指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或者个人利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因此行为对不法侵害人本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注:正当防卫不仅不负刑事责任,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正当防卫也是民事责任的免责事由(不用赔钱)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十分严格。
#在头条记录我的2025##2025两会全民热议#上海,一女子遭楼下邻居踹门殴打,挥刀砍伤对方头部,警方介入之后,因为涉嫌故意伤害,对他进行立案调查,不过检察机关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女子属正当防卫,不批捕!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网友:法律终于不玩“各打五十大板”了!
《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的理解与适用。本文将刊登于《人民司法》2020年第28期。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公布施行,对于指导各级公检法机关准确理解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正确处理涉正当防卫案件,依法维护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鼓励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刑事司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最近,一起“女子遭邻居踹门殴打后挥刀反击被认定正当防卫”的案件引发热议。监控镜头里一位身高1米9的男子破门而入、几十次挥拳施暴后被女子挥刀反击,与司法判决中“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坚定宣示,共同勾勒出公民防卫权在法治轨道上的运行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