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八十年代初的青岛威海路,这是青岛一条主要的交通干道和商业街。该路形成于清朝末年,最初是叫“穆勒少校路”,1914日本占领青岛后,这里更名为“隆 运町”,1922年我国收回青岛主权后,1923年因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准备收回在英国统治下的威海卫,所以就把这条路定名为“威海路”。
国际友人漫步在青岛大鲍岛文化旅游休闲街区街头。王宇轩 摄青岛当地特色小吃“糖球”引国际友人好评。王宇轩 摄国际友人拍照合影留念。王宇轩 摄国际友人参观青岛特色建筑“里院”。王宇轩 摄国际友人体验旗袍服饰。王宇轩 摄国际友人身着中式服装拍照留念。
记者 杨雪 曹婧雯 摩肩接踵、人潮涌动,还没出地铁站,不少市民游客就已经感觉到今年青岛老城区的“不一样”。龙年装饰“盘踞”老建筑,舞龙花灯为年味“加料”,四方路变身“繁花”民国街,沉浸式演艺和展览走进老里院,还有暌违4年的萝卜·元宵·糖球会强势回归。
青岛建城虽然只有百余年历史,但历史与文化却一点也不少。作为青岛城市文化的根与魂,这些历史文化街区记载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和过程,也承载了城市的传统生活文化,体现着城市的魅力和特色,更是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重中之重。
【QMG青岛广电·回澜听涛出品】中山路,迎来了重磅更新。10月8日,中山路(兰山路至胶州路段)禁止车辆南北向通行,中山路核心区域实现“步行化”;在此之前的9月30日,太平路的郯城路至浙江路段调整为步行通道,这也就意味着,中山路核心区域与栈桥已经实现了“步行”打通。
老舍先生遐迩闻名,但他极爱青岛却鲜为人知。作为青岛最具代表性的客居作家之一,老舍先生在《五月的青岛》中赞美青岛的春:“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老商圈 新消费】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陈乐1993年的青岛中山路街景。吴正中摄/光明图片“一二一,上街里,买书包买铅笔,到了学校考第一……”在青岛,这首传唱了近一个世纪的童谣,总能轻易勾起几代人的回忆。歌谣里的“街里”指的就是青岛中山路。
小时候,在山东一所乡村学校读书,老师都是民办的,识字不多,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常读错别字,看到“青岛”,却读成了“青鸟”,想象中,鸟是有动感的,长着一双翅膀,会飞,如庄子脑海里的“大鹏”,“青鸟”当比大鹏还大吧。
【青岛新闻网独家】(记者 宋波鸿)今年电影贺岁档似乎憋着一股劲,国产大片扎堆,其中上映首日票房破2亿元的《封神2 战火西岐》排名靠前,领跑贺岁档!这部几乎全程在青岛拍摄的系列国产魔幻大片,第一部不仅入选“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更是凭借质量和实力,最终斩获超26亿元票房。
6月底完工,增设导视系统、元宇宙景观、网红街景台东步行街启动商业段剩余段改造升级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2月18日讯 今天,记者在台东三路步行街看到,菜市一路至丰盛路段已围上围挡,传来挖掘机的轰鸣声,台东三路步行街商业段剩余段改造正式升级动工。
【青岛新闻网独家】(记者 宋波鸿)近日,有网友爆料崂山区新晋网红街区秦岭路,游乐设施有损坏,花坛里也空荡荡的。记者一周前,就前往秦岭路核实情况,发现这条建好满一年的网红路,不仅游乐设施有损坏,互动大屏装置也不亮,甚至花坛里只有土没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