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府融媒】非遗档案>>构树皮造纸工艺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又称“舀纸”“吃水饭”,主要分布在叙永县分水镇广子村和木格倒村沿河流域,构树皮和竹根是主要原材料。其工艺流程复杂,时间跨度大,有72道工序。2009年,该工艺入选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的老手艺,老行当是我们这群民俗摄影爱好者一直追拍的题材,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进步,它们很多都在消失中,特别是一些流传在民间的纯手工技艺,愈发显得珍贵,能把它们记录下来我们始终把它当做一份社会责任,每每听到哪里发现老手艺便毫不犹豫迁往拍摄,这不今日听说陕西秦岭山中还保留着用枸树皮做材料的古老造纸术,一行人便欣然规往。
有一种神奇的树皮,它能够变成薄薄的纸张。你可能会好奇,树皮怎么会变成纸呢?别急,深圳福田小学的小朋友们将带你一起探索树皮变身的秘密!他们的纸艺作品还出现在今年的文博会上。“五一”假期,福田小学的卢思宇同学回到了老家贵州。
“据《后汉书·蔡伦传》载:‘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而这里讲到的‘树肤’其实就是树皮。”11月7日,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科普万里行”活动走进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国际木文化博物馆,全国政协委员、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李萌就开始了“科普”。
公元105年,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的技术,在后汉书《蔡伦传》中便有“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的记载,而利用树皮为原料造纸,历史更为悠久,但这种造纸的方法在史料记载中却少之又少,这也让北张村的楮皮纸成为了古法造纸的“活化石”。
我们中国有傲人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其中造纸术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杰出的发明创造之一,而其实傣族的传统手工造纸术也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现存的傣纸工艺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现存的活化石。
福田小学贵州籍学生卢思宇将老家的构树树皮带回深圳。 南都记者 霍健斌 摄 福田小学“榕”美术馆展出学生们制作的纸艺灯。 受访者供图 福田小学的孩子们。 受访者供图 今年的文博会吹起了一股年轻的创意之风,深圳中小学生带着他们的作品登场了!
参考消息网7月22日报道 据法国《费加罗报》网站7月14日报道,在谈到树木时,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教授、生物化学家鲁道夫·巴兰古毫不掩饰赞赏之意:“它们的寿命非常长,有时长达几个世纪,遭受各种规模的气候变化,而经历所有这些的同时树木还一直停留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物理和化学上的韧性
编者按:从深海到高山、从沙漠到雨林,地球的每一处都有植物的印记。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联合开设“花花万物”,在这里,我们关注植物的生存、竞争、繁衍、死亡,展示自然界的奇特多姿,解读生物的万千气象,探索神奇的生命秘境,致敬这无声无息又蓬勃多姿的世界。
广袤的森林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森林孕育了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对木材的使用极大地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木在中华文明的发育、发展过程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印记存在于中华民族的语言交流之中,尤其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更是蕴藏着深厚的语言交流、文化形成以及社会发展的密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