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背后是一条著名的物理学法则——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转移到高温物体。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不做任何干预,把一冷一热两个铁块贴在一起,热的铁块会迅速将热量传给冷的铁块,最终达到相同的温度。
《信条》剧照最近电影圈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信条》的热映了。小编在震撼的音画效果和虚幻的剧情设定中晕头转向,回头看到朋友圈和各大社交平台上也是一片“脑细胞耗尽”的哀嚎……在大家“难道读书少就看不懂电影?
千呼万唤,由传奇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烧脑神作《信条》,终于上映了。影片讲述了世界的存亡危在旦夕,国际特工试图利用“时空逆转”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诺兰导演一向热衷“时间”主题,这次更是玩出了新境界——同一空间内同时存在“正向”和“逆向”行进的事物奇观,简单粗糙地说就是“局部时间倒流”,给我们带来了惊妙的观影体验。
“熵”这个概念,最早是在热力学领域提出来的,是表示物质混乱程度的一个物理量。但是,由于“熵”这个物理量不像“温度”、“压力”这些物理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直接测量出来,这就使得“熵”这个概念很抽象,无法直观理解。
“你去电影院考试了吗?”这是这些天诺兰导演的新作《信条》给上班族制造的社交话题。记者粗略算了一下,电影里出现了“熵增熵减、时空逆转、钳形运动、多维宇宙、冰山理论”等科学术语,从而引发了理工科VS文科生各种“掐架”。不过电影中传递出的“时间倒流”的概念,让不少观众觉得妙趣横生:假如生活中的一切真的能像胶片“倒放”一般,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
the amount of order or lack of order in a system。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根据大量观察结果总结出来的规律:在孤立系统中,体系与环境没有能量交换,体系总是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变化,总使整个系统的熵值增大,此即熵增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