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陕西省黄帝陵保护条例》。《条例》自2025年4月1日起施行。2024年9月25日,在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省黄帝陵保护条例草案提请首次审议。
1月9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陕西省黄帝陵保护条例》,依法加强对黄帝陵的保护和管理,彰显黄帝陵作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条例》共5章31条,自2025年4月1日起施行。
深秋时节,黄帝陵内晨雾弥漫、香火不绝。在参天的古树下绕陵而行,已然看不见远处的山,但拾级而上,中华文明的根脉却愈加清晰。10月14日,在位于延安市黄陵县的黄帝陵内,一派祥和而庄重的氛围笼罩着这片神圣的土地。
谷雨时节,神州青绿位于陕西延安黄陵县桥山之巅的黄帝陵8万余株与中华文明史“同龄”的古柏沿着巍峨山势延绵成亘古长青的春天《史记》载:黄帝崩,葬桥山中华民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安息于此吸引着无数中华儿女前来探寻文化根源新华社对外部“百闻不如一见”栏目带你走近黄帝陵古柏群探访文明悠久璀
中新网香港6月30日电 (记者 戴梦岚)“寻根黄陵 陕耀香江”黄帝陵文化推介会30日在香港举行。活动通过展览展示、非遗互动、文化推介等形式,深入介绍黄帝陵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向香港各界展现大美陕西形象,促进两地交流合作。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巅。
新华社香港6月30日电(记者奚天麒)“寻根黄陵 陕耀香江”黄帝陵文化推介会30日在香港举办。推介会通过展览展示、非遗互动、文化推介等形式,展现黄帝文化深厚内涵和大美陕西形象,增进陕港文旅合作,进一步拓展两地交流新空间。桥山之上的黄帝陵是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陵寝。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9月25日,在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陕西省黄帝陵保护条例(草案)》提请首次审议。“黄帝陵是海内外中华儿女‘溯源、寻根、凝心、铸魂’的精神家园和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关于其传说虽聚讼纷纭,莫衷一是,然其确如浩浩历史长河中的一条主线,以点点微光汇聚起先民的零星记忆。
2024年7月6日,由中国侨联指导,陕西省侨联主办,延安市侨联、榆林市侨联、《华商报》社、陕西华商国际传播中心承办的“追梦中华·弘扬嘉庚精神启新篇”2024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在采访团团长、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和采访团副团长、陕西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尚小红的带领下走进延安后举办了延安文旅推介会,其主要议程有: 播放延安文旅宣传片;
每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都会在陕西省黄陵县举办。浅浅海峡,无法阻断两岸同胞祭拜黄帝的共同心愿。今天,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也来到了现场参加祭拜。1946年,由台湾社会各界代表组成的“台湾光复致敬团”,在耀县举行遥祭仪式。一甲子后,致敬团后人再次组团拜谒黄帝陵。清明公祭、重阳民祭。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气势恢宏的《黄帝颂》唱起,庄严肃穆的乐舞告祭亦古亦今、大美大雅,参加祭典的人群怀着感恩之心,追思轩辕黄帝。4日上午,甲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黄帝陵举行。
4月4日上午,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延安市人民政府、黄帝陵文化园区管委会、黄陵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纪念植树活动暨“侨心林”门槛石揭牌仪式,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举行,39位海外侨领、20位海外华文媒体负
中新网西安1月10日电 (杨英琦)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陕西省黄帝陵保护条例》,该条例自2025年4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5章31条。该条例对黄帝陵的保护与管理、传承与利用、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作了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