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临床多表现为阵发性的心慌、胸闷、乏力,严重时甚至导致晕厥和一过性的意识丧失,并且是诱发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严重损害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因此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是临床防治心房颤动的关键原则。
很多人于是吃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其实,阿司匹林对于房颤没有任何效果。房颤之所以会导致中风,是因为房颤的时候,心脏里的血液就不能进行有效地回流,会在心房的位置形成涡流,当血液涡流停滞的时间较长时,这里就会有血栓形成。
心房颤动发病率占世界总人口的1%~2%,目前在我国有超过1000万房颤患者,其中约20%~30%有长期口服抗凝药指征的房颤患者同时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其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占比也达到了5~15%。
特殊人群、特殊情况抗凝治疗:1. 合并冠心病:血栓风险应根据血栓危险因素及发生支架内血栓产生严重 后果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出血风险评估:根 据 HAS‑BLED 评 分 及 ARC‑HBR 标 准 动 态 评价。
3月28日,由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开展的2024年心房颤动临床规范化诊疗继续教育项目成功召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桂教授担任会议主席,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赛丹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白瑾教授和北京大学航天中心医院丁春华教授就特殊人群抗凝治疗策略、房颤患者全程管理等话题展开探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年第6期发表了《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指南》详尽阐述了房颤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根据亚洲房颤人群特点提出了CHA2DS2-VASc-60卒中评分,重新评价了房颤筛查的临床应用,强调了早期节律控制的意义和导管消融在节律控制中的核心地位。- 指南正文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总编辑张澍教授带领编辑部再次与国内专家携手,经过逐层筛选及最终讨论,甄选出202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心律失常领域10项研究,于2月27日发布,其中,SS-AFRF研究(参松养心胶囊对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成功入选。
朋友们都知道,无论是高血压也好,房颤也罢,都属于严重威胁中老年朋友健康的疾病。更让人感到担心的是,高血压与心房颤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经常狼狈为奸,互相促进,对朋友们的生命,特别是老年朋友的生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