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片】锦灰堆属于传统美术的一种,古香古色、耐人寻味,有人称之为“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艺术表现形式多为古旧书画残片、碑拓残片、青铜器的全形拓,真实地记录了历史片段、历史场景,也是文化背景的真实写照。
过期的报纸,破损的书画,丢弃的塑料,这些在常人看来是废物垃圾,但在李晶晶眼里都是“宝贝”。因为一堂课爱上一项传统技艺——锦灰堆,这在李晶晶看来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她万万没想有到自己还成为了第五代锦灰堆传承人。非书胜于书,非画胜于画。“锦灰堆”又名“八破图”,是中国一种独特画派。
来源:【商丘日报-商丘网】门焕新作品 本报融媒体记者 吴海良 摄1月8日,记者了解到,我市书画家门焕新多年来潜心研究,致力于“锦灰堆”的研究创作,作品师古出新,与时俱进,融入商丘元素,深受业内人士好评。
2月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春非遗·开学季》开学第一课亮相碑林区实验小学。非遗“锦灰堆”画法陕西唯一传人封晶老师的儿童艺术课堂给该校六年级的20多名同学打开了一个崭新的艺术世界。也为本学期非遗特色课程翻开了新的篇章。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记者 马金10月15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周村区人民政府主办,淄博市文化馆(淄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周村区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千载锦灰 匠心堆旧”锦灰堆非遗保护成果展,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沈祖孝废旧的报纸,破损的书画,丢弃的塑料……这些常人眼里的废物垃圾,在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三小学教师李晶晶眼里却是宝贝。她用这些破旧物品制作成锦灰堆,让旧物焕发新生命。“锦灰堆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名‘八破图’‘集珍’‘打翻字纸篓’等。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3日讯(记者詹丽 通讯员任枫琳)元旦佳节,来自武汉三镇的15组亲子家庭齐聚龟山,在南湖美术馆美育研究院研究员钱悦的带领下,解锁龟山与长江大桥的故事。通过在扇面上制作锦灰堆的方式,复刻“一桥飞架南北”的壮丽景象。孩子们制作锦灰堆。
12月4日,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项目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