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继川剧艺术走进商圈、校园和社区与山城观众亲密接触,日前重庆市川剧院又将把传统艺术推广到更远的城市。记者今(26)日获悉,市川剧院将携“第二十七届梅花奖”摘梅剧目《灰阑记》以及精品折子戏与贵州、福建等地的观众见面。
重庆市川剧院《灰阑记》剧照罗 丽传统川剧留给观众的印象多是“变脸”“走影子”“扯眼线”等川剧绝活,但在新版川剧《灰阑记》中,却加入了不少时代元素和网络流行语,比如“悲催”“泪奔”“女汉子”,还有“中国戏曲很方便,回程只需转一圈”这等直接的间离效果强烈的台词。
新华网南京5月18日电(肖琼琼、蒋芳)17日晚参加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南方片)展演活动的新版川剧《灰阑记》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上演。该剧改编自德国戏剧大师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并作了中国化、戏曲化、川剧化的全新演绎,讲述了发生在中国古诸侯国的一场夺子之战。
大洋网讯(文/图 记者 朱文婷)5月9日晚,川剧《灰阑记》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为广州观众带来既传统又时尚的“川味”。该剧是重庆市川剧院当家花旦吴熙竞逐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将的竞演剧目,是本届进入决赛单元的唯一一部川剧作品。
本报广州电 (记者 夏婧)“养儿苦,养儿难,养儿甜,养儿酸……”5月9日晚,沈铁梅大弟子、重庆青年川剧演员吴熙高亢的唱腔响彻广东粤剧艺术中心。当日,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广州赛区的第四场演出在此举行,吴熙带来的川剧《灰阑记》也是参与此次决赛的唯一一个川剧节目。
蒋先生出身常熟名门,家道中落后,她进入钱家班学艺,后师从姚荫梅,擅长单档弹唱《啼笑因缘》在1986年香港举办的第七届国际布莱希特研讨会,她在李家耀导演的举荐下,创作演出了短篇评弹《灰阑记 ·二母夺子》,艺惊四座,受到中外专家学者的好评,首次将苏州评弹推向世界。
1947年夏,为反对旧戏班制度、筹建剧场和戏校、发展越剧,参加袁雪芬老先生组织的越剧《山河恋》义演,饰主角皇后绵姜,为“越剧十姐妹”之一。左起::张桂凤 尹桂芳 袁雪芬 范瑞娟 筱丹桂 徐玉兰 吴小楼 傅全香 竺水招。
今晚(8日),由成都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成都市首届“蜀戏冠天下”川剧晚会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举行。晚会特邀成渝两地十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联袂展现川剧技艺之美、文化之美,共促川剧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十位梅花奖得主名单:晓艇:国家一级演员,四川省文联副主席,成都市剧协主席。
中国戏剧梅花奖竞演大赛令羊城戏迷大快朵颐 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摄羊城梅开二度羊城晚报记者 黄宙辉实习生 吴大海通讯员 丁 滢18日,随着黄梅戏《徽州往事》的演出结束,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广州片区)现场竞演全部完成。
十二届中国戏剧节开幕式现场 重庆市戏剧家协会于今(10)日召开第四次代表大会。自三次代表大会以来,市剧协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精心构筑戏剧创作、交流、展示的活动平台,大力培养中青年编、导、演人才,取得了显著成绩。
6月18日晚,由中国评剧院出品的评剧《城邦恩仇》在中国评剧大剧院演出,这标志着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北方片)优秀剧目展演顺利结束,同时宣告为期一个半月、在北京和江苏两地进行的“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南北片)优秀剧目展演”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