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精美的青铜器,现身茶江畔的小村庄。在它们繁缛华丽的纹饰下,杂糅来自中原、楚地、越地不同地域的青铜元素。为什么桂北的恭城会出现多元文化的青铜器?本周《广西故事》,继续走进恭城秧家,感受茶江畔的西瓯遗粹。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史称“茶城”。
最近,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正在热火朝天的展览中,来自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20家博物馆和考古机构收藏的300余件藏品齐聚一堂,带领观众回到夏商周时期的中原大地,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这其中就有许多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物。
春节前夕,随着上海博物馆东馆正式启用,上博东馆中国古代青铜馆也率先进入试开放,为观众呈现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整个陈列精选500余件展品,其中一级品60余件,约占上博馆藏青铜器一级品的60%。原陈列中的绝大部分展品将继续展出,如镇馆之宝大克鼎、牺尊、子仲姜盘等。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烧造出陶盘,进入青铜时代,人们又仿照陶盘铸造出青铜盘。山西博物院以馆藏的春秋时期青铜器“晋公盘”为核心,选取多家博物馆藏的20件商周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盘、盉、匜等青铜水器及陶模、陶范等,见微知著地呈现青铜盘的内涵与奥秘,阐释了青铜文明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青铜,淬火而生,炫丽流光,古人谓之“吉金”。6月18日,“探秘定笮古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首届盐源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举行,一大批考古大咖齐聚凉山州盐源县,对盐源文物考古、民族历史文化等课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讨论。
经过夏商两代的酝酿和发展,中国青铜器在西周早期臻于鼎盛,凭借其浑厚凝重、品种丰富、数量巨大、工艺精美等特点,随着礼仪制度的成熟,从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工具、容器、兵器等慢慢演化为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六类礼器,高居庙堂,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极其鲜明的注脚。
中国是酒文化的发祥地,谷类酿成酒始于殷,到了商代,随着酿酒业的发达,以及青铜器制造技术的提高,推动酒器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等专门以制作酒具为生的氏族,周代也有专门制作酒具的“梓人”,这足以说明商周时期酒文化的繁荣程度。
《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不计其数的战争和祭祀于古人是同等重要的大事。作为战争中的取胜利器,青铜兵器在先秦时期曾被大量铸造,虽经历消耗,仍是青铜器中不可忽视的大类。这期我们一起来了解常见的几种青铜兵器吧!01 钺钺是长柄弧刃的砍杀兵器,同时也是刑具。
它被誉为中国“青铜时代的绝唱”,并蒂莲花,双鹤绝美。它被称作春秋“时代精神之象征”,踌躇满志,俯瞰一切。一朵莲、一只鹤组成了它的名字——莲鹤方壶。1923年8月25日,一座春秋时期国君大墓的意外发现,让莲鹤方壶惊动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