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抖音安全中心发布《抖音关于实行热点内容核实机制的公告》。公告显示,在抖音以热点事件当事人身份发声的用户,抖音将联系当事人进行身份认证。逾期未认证的用户,抖音将采取包括强提醒标注、禁言等一系列措施,直至用户提供可信材料方可解除限制。
对“剧情演绎”类短视频的规范治理,已在弦上3月30日,为进一步加强对虚假摆拍现象的治理,抖音更新了关于“演绎”类作品的内容创作规则,要求“创作者通过剧情演绎方式创作、发布虚构内容时,需在显著位置标注作品系演绎”,避免作品被误解。
“捐助”老人三千元,视频拍完收回两千八;发布被前夫“家暴”视频,实则两人多次预演,拍完还有说有笑一起看电视……一些短视频博主正在以造假视频“收割”流量。虚假的“慈善”、摆拍的“矛盾”,让不少观看者一时信以为真,纷纷点赞、转发,无意中为这些视频扩大了影响力。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赵语涵近期,网上部分剧情演绎类视频作品网络传播过程中,因为前后语境缺失,被误以为是真实事件,造成了不良影响。此外,还有极个别创作者试图利用虚假人设、情节等编造不实信息,凸显对立或冲突效果,骗取流量和钱财。
来源:经济日报近日,一网友在参观上海短视频中心时称“短视频拍摄场景都是假的,每一扇门后都是一个主题”;江西旅游广播官方微信公众号不久前刊播视频新闻《短视频拍摄场景竟然都是假的》,揭秘短视频拍摄皆为固定剧本和场景内创作。这些举措,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短视频虚假摆拍的关注。
新华社 “家境贫寒的弟弟辍学卖苹果供哥哥上大学”“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农村女孩跟着养母艰难生活”“外地女摊主摆摊被本地人欺负无法做生意”……你是否刷到过类似视频,并为之心酸、难过、气愤?然而,这些都是有“演员”、有“剧本”的虚假摆拍视频。
在网络时代,有人为吸引眼球,获取流量和利益,通过摆拍造假的方式,将视频包装成容易引起网民共鸣的社会事件,对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不良影响无底线摆拍行为可能涉及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肖像权、名誉权,除了要承担民事责任外,还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严重者可能以侮辱罪、诽谤罪等罪名被追究刑事责任监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近日,成都警方破获一起网红主播为吸粉引流,炮制线上争执、线下约架假剧情的案件,7人被行政拘留。案件的背后,关于短视频虚构剧情、摆拍演绎的现象引人深思。虚假短视频能火,离不开“抓马”剧情蒙蔽网友双眼。
外卖员送餐时被提各种无理要求、被各种刁难,看到这样的短视频,很多人都会关注,也会同情外卖员的遭遇,但是这样的内容都是真的吗?据央视新闻报道,广西警方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几段外卖员送餐的视频有点不寻常。警方调查发现,该博主曾是一名外卖员,不过只干了一个月就辞职了。
5月28日,百万粉丝网红医生陶某造假被封的消息冲上各大平台热榜。据媒体报道,其账号近日在多平台发布手术室场景的视频称:一位病人与朋友喝酒、唱歌、泡澡后突发脑血管爆裂,经抢救仍未脱离危险。该视频引发大量网友关注。
3月30日,抖音安全中心发布公告,更新“剧情演绎”类视频创作规范,将于2023年5月1日起正式生效。抖音要求:“创作者通过剧情演绎方式创作、发布虚构内容时,需在显著位置标注作品系演绎”,避免作品被误解。
而每每为当事人感到紧张和担忧时,却发现一些视频是编造的人设和剧本,很多网友直呼“又双叒叕被骗了”。尽管国家联合各方力量,通过发布相关规范、开展专项整治等方式,坚决抵制短视频的摆拍乱象,违规视频还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屡屡被禁但“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