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惋惜战神,大唐哥舒翰被俘时有过这样一段话!“公以二十万众一战弃之,何面目复见天子!且公不见高仙芝,封常清乎?请公东行。”翰不可,欲下马。归仁以毛縻其足于马腹,及诸将不从者,皆执之以东。客观的说,这话讲的不无道理!这里就有个小疑惑高仙芝和封常清为什么不好好在安西待着,看地图。
假如唐玄宗不“骚操作”,那么安史之乱很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中就被平定,唐朝可以不会就此走向衰落,甚至中国历史都可能被改写。公元755年,唐朝北疆的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叛乱,率领近二十万精锐南下。
乌云漫卷,北风呜咽,十二月的关中平原,万物凋零萧瑟,天地已是一片肃杀,而潼关上空此时密布的阴霾,更给人一种山雨欲来的压迫感……黄昏将至,驿馆南面的街市之中,宦官边令诚神色倨傲地捧出圣旨——在他脚下,正跪伏着大唐王朝最富盛名的西北悍将。
天宝十四年年末,安史之乱爆发不久,一个宦官带着圣旨从长安来到潼关,要赐死潼关的两位守将。两位守将颇得军心,因此大营里人声震天,数万将士们聚在一起,齐声喊着:“冤枉!冤枉!冤枉!”但圣意难违,两人还是被处死了。
唐玄宗在位的时候,地方主要的节度使基本上都是以军功起家,比如王忠嗣,节制丰安、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比后来的安禄山还多一个,再比如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河东节度使王思礼,右羽林大将军高仙芝,朔方节度副使郭子仪等人都是玄宗中后期的高级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