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省全民阅读协会理事长汪维宏所著的《千载浩然苏东坡》新书分享会于8月15日上午在上海市展览中心举行。此次分享会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联合主办,分享会从苏东坡作为官员的形象谈起,着重探讨了他对人民的关怀、行政能力和担当精神,以及他的从政理念对当代中国治理的启示。
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王越欣40年从政,被贬12年,官越做越小,这样的官算好官吗?10月14日,《千载浩然苏东坡》新书分享会在眉山三苏祠举行。“我几乎一夜没睡,带着朝圣的心情来到东坡先生家里。”该书作者汪维宏,曾是一个在体制内工作了40年的官员。
元丰三年的二月初一,三匹官马从湖北岐亭方向而来,朝南边的黄州城而去。女学者方星移向封面新闻记者聊起了苏东坡在黄州生活的点点滴滴,她是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苏东坡在她眼中的印象正如林语堂教授所言的那样,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苏东坡肯定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上的一个非常牛的名人了,担得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评价!我们每个人都读过苏东坡的诗词,比如说入选过教材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 》、《题西林壁》,还有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尹梦奇 川观新闻记者 张守帅 吴聃 摄影12月11日下午,首届“东坡曰”文化思享会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举行。活动以“清风揽明月·宽窄寄平生”为主题,邀请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同台论道、探讨交流,挖掘东坡文化的内涵价值,讲好精彩东坡故事。
在华夏浩渺的文化星河中,苏轼如一颗超逸的巨星,其光芒跨越时空,在海南儋州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尤为璀璨且独具韵味的轨迹。儋州与苏东坡的相遇相知,绝非偶然的历史交汇,而是一场文化的深度邂逅,孕育出深厚悠远、影响后世的独特文化底蕴。
他披着一肩风雨,携着自制的美食,带着随时调适的好心情,不时“呵呵”两声,从千年前走来。 他就是“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东坡,照见了历史的深度与广度,串联起千年文脉的根基与传承。我爱东坡,读过很多东坡作品,或者研究东坡的书籍。
苏东坡,一位诗书画印无所不通的北宋文坛奇才,其旷达潇洒的人生姿态和高绝的艺术、文学成就千百年来令无数文人墨客景仰赞叹,然而,这些都是苏东坡的“副业”,是他的个人爱好,他真正的职业身份是封建官吏,那么苏东坡是个怎样的官?
苏东坡一生中曾在三座运河城市做过地方官,江苏的徐州、扬州和浙江的杭州。在近日于杭州举办的第十四届文化中国讲坛上,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莫砺锋将目光聚焦于杭州,讲述了一代名士苏东坡与这座大运河南端城市的不解之缘。
北宋元符三年的一个夏夜,海南澄迈雨止风息,一位年逾六旬的老者站在码头向北望去,海天澄澈,月朗星稀,他徘徊再三,终于踏上北归的渡船,为三年的居琼生活画上了句号。此人就是苏东坡,不久前他终于等来了赦免北还的诏令。临行前,苏东坡为澄迈留下诗句:“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来源:【赣南日报】□穆宇清■编者按:古时离家远行的人们总是要带一撮家乡的土,既是代表故土难离,也是水土不服时用于治疗的“灵丹妙药”。都说“胃知乡愁”,所有的思乡愁绪都会在拥有家乡味道的饭菜中消融。所以,要了解一方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往往可以从饮食习惯中窥得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