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时节,除了赏不完的美景,更有品不完的美食。最近江苏各地的时令美食纷纷上市,江苏人不露声色地把传统文化,藏在了一道道的美食里。清明节必吃榜第一名,青团当仁不让。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如今已经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在苏州,刚刚出锅的青团散发着艾叶芳香,弥漫整个老街。
《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如约而至。春日时令美食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鲜。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色香味俱全、味与形色兼顾,正是中国人的饮食哲学。
清明时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是踏青赏春的好时光,正所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节也是我国沿袭春祭礼俗,扫墓祭祖的传统节日。在这个日子里,人们常常会用传统的美食迎接春天,也用美食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株洲新闻网4月7日讯(通讯员 王思潮)“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在这个草长莺飞、生机盎然的时节,我们不仅要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更要注重身体健康。清明养生,记住以下五点,让身体与心灵同步焕发活力。
清明时节除了踏青寻春 祭祖扫墓吃青团可谓是必不可少的习俗奉贤庄行的传统农家点心“麻花郎青团”更是沪郊春日的隐藏菜谱说起这道青团点心就不得不提到这位庄行的“胖阿姨”冯文花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庄行青团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待人随和的冯文花惯常自称“胖阿姨”得益于用心的手艺功夫胖阿姨做的
清明节是由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融合而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重大春祭节日。悠久的祭祖文化与饮食密不可分,在清明节吃冷食习俗一直保留至今,特别是南方地区有吃青团的习惯。为科学食用青团,特作出如下消费提示。
清明节气是每年的4月4日或5日,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在这个节气里,天气逐渐转暖,万物开始复苏生长,在江南地区,清明节有扫墓、踏青、吃青团的习俗。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治医师裴超介绍,清明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节气,饮食养生上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
清明节马上要到来,这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按照传统,清明节老百姓要吃四种食物,有四个禁忌,有四个习俗,做到这些,可以让自己这一年都平安顺利。
导读:明日清明节,不管贫富,记得吃这3种传统美食,寓意一年无病无灾,好运常伴~明日清明节,不管贫富,记得吃这3种传统美食,寓意一年无病无灾,好运常伴~清明节作为华夏民族的传统节日,既是祭拜祖先的日子,也是传承孝道的日子!
清明,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此时正值仲春与暮春之交,自古以来,人们会在这一天踏青、扫墓、插柳。各地还有不同的清明饮食习俗,例如乌稔饭、螺蛳、枣糕等。南方部分地区的人们则会制作时令美食青团,感受春天的味道。
大皖新闻讯 4月4日,清明。这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除了缅怀先人、慎终追远,这个节日还有哪些习俗?安徽省地方志研究院张军介绍,清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通过地方志透露出的信息可以一窥安徽悠久、丰富的清明习俗。清明节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祭祖扫墓。
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不仅寄托着一份感情,还承载着一种饮食文化。清明时节,惠州艾粄(又称艾糍粑)飘香,除了祭祀先人,做艾粄、食艾粄的习俗也流传至今。每到春天,新鲜嫩绿的艾草长满田间。清明前后是艾草生长最好的季节,也是吃艾草的最佳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