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5月17日,北京市残联举办首期促进残疾人就业雇主培训,多部门业务专家解读残疾人就业相关政策。记者了解到,2023年北京市就业年龄段内持证残疾人有14.4万,就业率68.5%,城乡残疾人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4月21日,悠唐购物中心一家“洗个头发”洗头按摩店的“无声门店”正式营业。与其它门店不同,这家店里8名主力店员都是“00后”的听障人士。洗头、养发、按摩、造型,一整套流程下来全程安静无声,聋哑孩子们带来的特殊服务体验,吸引不少消费者成为“回头客”。
每年,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有这样一批特殊的毕业生,他们是聋人,打着手语交流,听不全周围一切美好乐章。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他们又是幸运的,在团队教师的辛勤培育下,聋人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纷纷走上理想的工作岗位。近三年来,上应大艺术学院特教生就业率100%。
今天(3日)是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据统计,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500万,记者从中国残联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达912.6万。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也拓宽了残疾人的职业选择。
5月18日上午,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招聘会现场。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5月18日上午,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的人流络绎不绝,残疾人招聘会现场挤满了求职者。在5楼的招聘会现场,一些知名企业的招聘台前排起了长队,求职者和人事彼此进行初步了解。
全媒体记者 刘怡杨 梅磊 廖秋丽(实习)4月2日上午,2024年驻马店市“春风行动”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在河南乐山电缆有限公司举办。副市长宋庆林等出席招聘会。各县区人社局、残联、招聘企业、求职残疾人等300余人参加招聘会活动。
济南市槐荫区南辛庄西路的一条小巷里坐落着一家由“特殊群体”组成的火锅店。声障人士小林和龙龙于今年年初加入火锅店。每天清晨,他们早早来到火锅店,同老板赵德森一起,开启一天的忙碌。赵德森(右一)指导员工工作。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雯洁 通讯员 邓莉 王毕勇“我到手工资7783元!”2月21日,黄冈市黄州区新港一路的黄冈高科铝业压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冈高科铝业),39岁的冲压岗位工人施杰自豪地做着手势。施杰是一名聋哑人,曾在求职路上历经坎坷。
遵义市汇川区通过开展专场招聘会和技能培训、加大创业扶持和就业服务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等措施,促进重点群体稳就业,为残疾人群体稳就业托起“稳稳的幸福”。随着上课铃声响起,汇川区第一小学(同济校区)的学生迅速回到教室,校园里便瞬间安静下来。
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记者 田阳 成都报道一家轻食小店,让听障人士的无声世界里多了一点希望。在这里,28岁的王越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认识了很多朋友,她像正常人一样在成都工作生活。王越所在的轻食店名叫“小满无声”,位于成都高攀路,店面不大,偶尔有顾客在店门外坐着吃饭休息。
长春市民营企业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职”等你来,今天,在长春市残疾人培训就业服务中心举行。招聘会现场共有14家用人单位,提供包括行政助理、文员、销售顾问、出纳员、收银员、操作工、保安、保洁等90多个岗位。
△位于湘春巷8号的“无声西点店”—吧赫西点在繁华喧嚣的长沙城中,隐藏着一家充满爱与温暖的面包店。这家位于开福区湘春巷8号的“无声西点店”,不仅因其美味的面包而受到顾客喜爱,更因这家面包房从收银员到面点师,全都是聋哑人。最近,这家无声西点店有了新动态。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一只毛茸茸的熊爪,温暖了上海这座城市。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永康路的“熊爪咖啡”,是上海首店。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摄2020年的冬天,“熊爪咖啡”给上海的寒冬带来了一丝暖意。那一年,在上海市徐汇区永康路65号,“熊爪咖啡”开出了上海首店。
通州领展广场的地下一层美食街,25岁的外卖骑手刘一飞熟练地穿行其中。荧光色的工作服、严实的脖套、沉甸甸的外卖袋——这个年轻人的身影与全国1300万外卖员并无二致。不同的是,不戴助听器的情况下,美食街这些沸腾的喧闹声于他而言只是静默的背景。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深圳聋哑人张师傅驾驶的网约车缓缓停靠在路边,后排的乘客用手势比划着目的地,两人的目光在后视镜中相遇,手指翻飞间传递着无声的默契——这原本是城市里最普通的出行场景,却因一场跨越听觉障碍的对话而显得格外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