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满怀信心向前进 奋发有为谱新篇”2025全国两会贵州图片展的第124页,几匹骏马全速狂奔,马蹄扬起阵阵尘土,骑手们身着色彩鲜艳的服饰,头戴安全帽,紧伏在马背上。背景中,观众席上人声鼎沸、热情高涨,整个赛场洋溢着热烈而紧张的气氛,充满了动感与活力。
来源:人民日报2024年12月26日第十三版报道《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柳江悠悠流淌,古村落展露新颜》中提到,水族人民最浓重的节日便是“端节”。近日有读者询问: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水族端节的由来与特色?端节分7批过,每批在庆祝仪式和活动内容等方面有哪些差异?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近年来,贵州省三都县紧紧围绕水书、马尾绣、水族双歌、马文化等民族文化的传承开发,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突出核心品牌建设,让游客体验别样的民族文化的内涵,感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魅力,当地也逐渐发展成为研学旅行的热门目的地。
水被誉为生命的源泉在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之中有一个民族以水命名 昭示着其民族属性与文化积淀那就是水族发源于古睢水流域的民族水族自称“睢”因发祥于中原地区的古睢水流域而得名睢水,又名濉河中国古代著名河流战国时期,魏惠王开鸿沟将睢水纳入运河体系隋炀帝开通济渠将睢水纳入大运河河道后因黄河多
中新网贵州三都2月10日电 题:(新春走基层)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龙年首日秀水族“龙文化”作者 周忠能 罗朝兵 刘美伶“马尾绣九龙图寓意着祥瑞与繁荣,也代表着我们民族精神的传承。愿新的一年里,我们共同携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创美好未来!”水族马尾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宋水仙如是说。
中新社贵州都匀10月31日电 题:水族端节有何文化渊源?——专访贵州省水家学会顾问韦章炳作者 刘美伶2024年水族端节正在进行。作为中国水族的年节、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端节被世界纪录认证英国总部认证为“世界最长的年节”和“世界最长的传统节日”。
符号学视域下水族马尾绣纹饰的提取与再设计郭晴(湖北大学 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摘 要:文章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通过系统文献整合与图片梳理,对水族马尾绣纹饰进行符号分类,浅析其在设计中的当代价值。
水族马尾绣文丨认知历史编辑丨认知历史前言水族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少数民族,自秦代以来,定居在黔桂交界一带,如今九成以上的水族人都生活在贵州一带。在相对闭塞的生存条件下,他们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生活习俗,信仰崇拜,以及自己的文化意蕴。
3月5日,在2025年全国两会贵州代表团集中采访上,全国人大代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凯介绍道,“贵州村马”还在带动大量消费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自信,更多年轻人积极参与,让民族文化传承得了、利用得好。
中新网贵州新闻5月25日电(张俊峰 周忠能)“通过这次研学,让我领略到了水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这次研学是艺术、历史、文化与科普的结晶。”深圳南山中加学校学生玉佳文说。24日,来自深圳南山中加学校的130余名师生到三都县贵州水族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现场体验神秘水族非遗文化的魅力。
说到“马背上的民族”,你会想到谁?蒙古族?还是鄂伦春族?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深居大山之中的水族也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从其非遗项目中的两颗明珠——马尾绣与赛马就可以看出,水族与马的关系非常紧密。2006年,水族马尾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