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谣言,粤语以一一票之差差点成为国语。以上通通都是谣言,这个谣言的万恶之源来自美国,这个故事是出自这个版本:18、19世纪,大批德国人移民美国,如今全美人口有17.1%自称是德国后裔,远高于自称是爱尔兰裔,英格兰裔,苏格兰裔的比重,同时德国后裔遍布美国,特别是在中西部有相当大的人口优势。
北京大学教授曾经编著过一本《南方为何多方言》,这篇文章出自《乡音难改》在其中多次提及到了,在民国时期广东为经济大省,也有很多位高权重的存在,当时有很多议员都是广东人,于是就有传言传出当时广东很多议员都表示要将广东话设置为标准国语,这种说法一经发布就在多方媒体引起轩然大波,于是也就
“翼日渠等忌屋裏人恁住去焉道玩?”恐怕不会粤语的人,看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大多会是:什么鬼!即使是会粤语的人,估计都得反应一阵子。实际上这句话其含义也相当的简单。用现代标准汉语来说,标题的意思就是:他们的家人明天都准备去哪里玩?
何谓"普通话"?按照其字面意思来讲,就是在中国普遍共通之话,又叫现代标准汉语,这是一种以北方话作为基础,同时吸纳全国各地部分语言特色的方言。关于普通话,在我们身边一直存在着诸多说法,流传较广的就是关于粤语一票之差惜败北方话未能晋升,这个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调,中国地大物博,有着各种各样的方言,但是方言作为地方性语言,并不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了方便沟通,普通话作为官方通用语言在全国推广起来。普通话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基础教育,更多的是现实必要了。
其实不止广东、四川这些地方,中国许多地方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说在民国初年,本地方言都差点当选为国语,也就是普通话。落选的理由更是千奇百怪,最离谱的是说有一位代表在投票的时候去上厕所了,导致本地方言落选。当然,稍微懂点道理的人都明白这是不可能的。
网络上有一种流传很广的说法,“某某”方言当年只差一票就成为国语,这里的某某方言有多个版本,如:粤语、四川话、陕西话等等,说是当初定国语时,全国代表投票,北京话只以一票的微弱优势击败了某某方言,最终成为国语,也就是今天的普通话。
若干年前我还在广东打工,有一次,一位当地朋友神神秘秘地告诉我,你知道吗?我们广东粤语,当年差点成为中国的国语。粤语?国语?怎么回事?朋友继续讲故事。话说在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的时候,国会议员们坐在一起商量,要确定中国的国语。由于粤籍议员比较多,支持粤语的呼声比较高。
但是,有一门语言是在我国通用的,就是我们每天都要说的“普通话”了。各位,你们知道官方指定“普通话”的由来吗?在各个地方流传着一些故事,故事的内容以“票选普通话”为中心,但是故事的内容因地区不同而各有差异。
国家选定普通话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投票。现代的汉语普通话起源于北京,以河北长城关外的滦平县的口音为标准音,这个地方自古就是汉地十八省的核心区,是历代王朝的边境之地或者主战场,在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都被汉族人政权的实际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