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高校已经开始更加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在大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对于促进大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培养成为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后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3月3日电 (记者李依环)“‘57、47、37、27’这一连串的‘7’,是我们教师队伍,老中青三代的坚守与传承……”2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办“三全育人”总结推进大会,该校华侨学院教师代表会上分享了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感受。
2023年7月底,备受关注的2023年全科医学教育与基层医疗服务发展国际论坛暨全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院校联盟学术年会在浙江温州召开。本次年会云集了包括中国工程院、教育部、中国医师协会等重要机构的专家学者,旨在探讨面向未来的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之路。
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近年来,川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五年培养期中,坚持突出思政导向,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切入点,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全方位保障思政教育的持续性、完整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从而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伦理精神和职业责任的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理想信念教育的两个重要途径。思政课程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阵地和渠道,而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的全过程,是思政课程的拓展与延伸,体现了“大思政”的教育理念。
本期嘉宾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连 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战略高度,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专门部署,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要求下,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等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