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科学院(The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s)发布消息,35位科学家当选新科院士,其中,中国科学家7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成功入选。郭烈锦,1963年10月出生于江西遂川。教授,博导。
氨作为一种安全、清洁、低成本储存运输的零碳燃料,可实现从源头减碳。以单台100MW工业炉为例,使用纯氨燃料每年可减少CO2排放约17万吨。氨燃料的开发与应用,无疑为实现能源转型、守护碧水蓝天提供了新的可能。
10月23日,西安交通大学举行“珠峰计划”启动仪式暨智启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论坛。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丁肇中,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海波,西安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雅玲、郭烈锦、孙军等现场出席。
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卢建军,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中国科学院院士姚熹,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何雅玲、管晓宏、郭烈锦,退出领导岗位的老领导,西迁老教授代表,在校校领导,在教学、科研、医疗、管理服务和后勤保障等岗位上的教职工代表,共计2000余人参加会议。
我省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叶建春会见卢建军并见证签约2月24日,省政府与西安交通大学在南昌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省长叶建春会见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一行并见证签约。副省长孙洪山,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郭烈锦参加。
来源:科技日报 “这些可降解植入的‘骨头’,都是微细粉末颗粒通过3D打印制造出来的。”12月20日,在江西理工大学国际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国际创新研究院”)的实验室,生物增材制造科研团队负责人帅词俊拿起一块比牙齿略大的白色材料递给记者。
9月28日,由中国科协举办的2024年第十期中国科技会堂论坛在京举行。本期论坛以“氢能与现代工业”为主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氢科学中心主任丁文江,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郭烈锦作主题报告。
【来源:中国环境】近日,根据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年度工作部署,天津市科协携手“科创中国”"双碳"产业储能技术及综合能源系统科技服务团(以下简称服务团),深入华电集团天津公司总部,开展了一场深入调研交流与合作洽谈活动,共同探索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1月15日,“低碳创未来 智慧滨海湾”滨海湾智慧能源发展研讨会在滨海湾科兴科学园展示中心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主办,重点聚焦储能与电力技术前沿动态、应用创新实践及未来发展趋势,为滨海湾智慧能源发展把脉问诊,为大湾区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环球网 2024年3月29—31日,由《洁净煤技术》编辑部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主办,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与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和华中科技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承办的“第二届洁净煤技术创新发展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成功召开。
11月17日,在浙江温州举行的2024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全体大会上,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正式揭晓。众多在基础研究、工程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得这一荣誉,其中有来自陕西的6位青年科学家。这个奖项分量有多重?我省累计获奖情况如何?
人民网北京12月2日电 (记者杜燕飞)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氢能在交通、工业、建筑和发电等领域应用广泛。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能建氢能产业发展大会上,与会嘉宾表示,当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涵盖氢能制、储、输、用及装备制造全产业链的氢能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