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松山湖8个重大项目集中动工,同一天26家企业签约进驻东莞工业数字大厦,而近20天前,20家半导体企业在松山湖集中开业……开年以来,松山湖展现出起步即冲刺的精气神,显现出引领东莞高质量发展引擎应有的担当。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公布了“无废园区”典型案例,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入选,这也是东莞唯一一个入选的案例,为全国工业园区树立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据了解,为鼓励企业实现源头减量,松山湖累计发放扶持资金1000万余元。
在东莞,总有一个热点在等着你,藏在某条街的某个角落里,不经意间刷新你对这座城市的认知。要“带着地球去流浪”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和受到热捧的电视剧《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你喜欢哪个?还是都是你的“心头好”?无论喜欢哪个,这背后都有东莞,有东莞制造的身影。
在广东东莞的松山湖西岸,有这样一个社区,集聚了12家新型研发机构,建有200多个研发平台,引进孵化了500多家科技型企业,形成了从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到企业培育的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
镇域经济,是中山经济最重要的标签之一,也是中山拼经济的基本盘。镇域经济抓得如何,直接决定着中山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纵观全国镇域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中山镇”可以学习的榜样有很多。其中,东莞松山湖功能区统筹模式,因其与中山行政架构、产业结构的相似性,成为最值得借鉴的样本。
东莞,曾经的“世界工厂”。当年流传过这么一句话:“东莞塞车,全球缺货。”足见东莞“世界工厂”的地位。近些年来东莞的传统制造业面临多重挑战,发展压力骤增。东莞是如何破局的?又是怎样转型的?首先要从东莞瞄准的城市新定位说起——新型科创城市。
【东莞一周】精选原创新闻合集05.13-05.191松山湖“带”动力南都双引擎工作室出品松山湖虽然没有“村”,但是自成立以来,就离不开“村”的支持。2001年和2006年,东莞市分别设立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和生态产业园区,园区发展所需的土地就来源于周边镇村的支持。
基于历史文化的东莞划区方案是画六个区,但是这六个区和现实意义上的六个区的区别确实很大。划区的名字如果和现在地名差距太大,也会使得东莞变成一个让人陌生的城市。聊湾区看世界判断这六个区的划分方案并不科学合理,最起码没有和现在的地名实现良好的连接和匹配。
松山湖原本是位于东莞市大朗镇境内的一个大型天然水库,面积8平方公里,容积5897.8万立方。我素来怕坐车,不好外出,却终于禁不住儿子微信朋友圈上几张松山湖景观照的诱惑,借着看儿子的理由,在七月底抽了个空档携妻开启了前往东莞达1800里的旅程。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正式迈进“千亿园区”俱乐部记者从今天(2月6日)举行的东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获悉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成为东莞首个千亿GDP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多年前“再造一个东莞”的梦想照进现实作为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排头兵,过去一年,松山湖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