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邯郸市委宣传部、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办,中共邯郸市邯山区委、邯山区人民政府、邯郸广播电视台、邯郸日报社承办的“滏水扬帆——滏阳河全域生态修复大型融媒体新闻宣传活动”9月1日上午9点走进邯山区,活动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传播优势,以“活力新城、幸福邯山”为主题,通过“多媒
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前三批名录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第四批名录名称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
古老的机杼声早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然而在邹平明集镇西闸村又听到了这久违的机杼声。清朝初年,苗氏家族苗志勇在周村旱码头经营以布匹贸易为主的汉家老苗商号,并在其老家现明集镇西闸村开办织造厂,鼎盛时期上百台织机日夜织作,机杼声声响彻数十里。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6日讯 沂蒙彩印花布,色彩古朴而浓艳,质朴豪迈,寓意吉祥美好,曾是民间婚嫁迎娶、姑娘们的最爱,被当作包袱皮,用来包裹东西,意味着“包住福气”。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沂蒙彩印花布在艺人张明建手里得到了传承和发扬,重新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一线讲述】装上科技“芯”,守住传统“魂”讲述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宁夏隆德花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苏红章“不点花灯月不圆,不耍社火难过年。”在宁夏隆德,祖祖辈辈过年都要耍社火、赏花灯。从我记事起,就跟着大人学做花灯,到我儿子手上已经传了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