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故事就是经典,每一句台词都能让人有所回味,当一部剧达到顶峰,就没有创新余地了。说破大天我还是更喜欢电影版茶馆,老电影里每个角色,每场故事,都能让人觉着,那就是那个时候的老北京味儿,能把你拉入到当时那个情景里,每个人物在不同时期的心里状态变化,都及其鲜明,看完一场电影,就仿佛真的走完了这一生,就好像自己也跟着电影人物走了一遭,随着电影的落幕,我的心也随着迟暮,这样的经典才是景点,经典我会一刷,二刷,三刷,每次都有不同感受,反之的话,看一遍也就过去了。
10月14日至11月9日,北京人艺受第二十三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之邀,大规模赴沪驻演。昨晚,《茶馆》首演。等看这一次的《茶馆》,我等了整整25年,正好就是梁冠华、杨立新和濮存昕,挑梁《茶馆》中的主角王利发、秦二爷和常四爷的25年。
经典艺术形象一再生发其独有魅力,这是今年10月14日我观看了北京人艺的《茶馆》后的强烈感受。 作为一名观众,我对一个文艺院团长期关注,吸引力无非来自以下几点:一是其有具体鲜明的院团管理理念;二是其有经典佳作,代代相传;三是其有拿得出手的专业艺术人才队伍。
茶馆创作于1956年,整个故事分为三幕,以老北京裕泰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现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幻,社会各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这家大茶馆,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