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大家都熄灯入睡。窗外,一个女人声音急促呼喊道:“刘姐,刘姐……”寒冬腊月,在被窝里的刘姐很是不耐烦,躺在床上,带一点脾气,回应道:“谁啊!什么事啊!”“刘姐,我可能快生了,你能去陪下我闺女于元吗?”女人回应道。“好!好!好!”刘姐听后,立刻起床。
说起氢弹,就不得不提到我国的“氢弹之父”于敏。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法国用了8年多,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俄罗斯)用了6年多,英国用了4年多。而于敏带领中国的科学家废寝忘食,在没有任何资料参考的情况下,仅用了2年8个月就成功研制出了氢弹,令世界震惊。
俗话说:真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我国之所以能够在如今的国际之中有着立足之地和话语权,很大一定程度都仰仗于我国军事实力的极大提高。曾经的美国嘲讽我国没有潜艇,我国就在1970年造出了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成功下水。
文/小凡情感《功勋》看得我热泪盈眶,我们不知道,那些科学家们,在没有任何资料可以借鉴的年代,是如何从年初到年末,日复一日不停地演算,耗费几年时间,最终得出正确结论,使得氢弹研制成功。我们只知道,他们用来演算的纸,能铺满整个戈壁滩。
他以总成绩排名第一从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投身氢弹研究后,为国隐姓埋名整整28年。他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的突破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崇高荣誉,仍始终保持一颗初心。他是于敏,“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2019年1月16日逝世。
1967年,在肃杀的戈壁荒漠上空,突然升起的一个大“太阳”,它宛如一剂强心剂,注入到新中国每位民众体内,而这个大“太阳”就是新中国爆炸成功的第一颗氢弹,爆炸地就在有“死亡之海”之称的新疆罗布泊,这里人烟稀少,环境恶劣,最适宜评估核试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