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挑河工是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词汇,毕竟现在现代化的机械帮助下挖河、修建水利工程已经是轻松的事情了,然而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之后,苏北地区长期用人工挖河,修建水利工程,可以这么说,当年里下河地区和通南地区,家家户户都有挑河的经历,而负责挑河的人就是挑河工。
以前在机械化不发达的时代 ,不光是沭阳,就是放眼全国其他地方,扒河基本上靠的人工 ,扒河工,基本上是农村户口人的“标配”,在中国是城市户籍的人是享受不到这一“福利”的,这个行业脏苦累,不过在那个年代,虽然苦点累点,各个人劳动的积极性还是非常高的,可能那个年代出来的人都非常有觉悟。
社会上职业很多,电工,瓦匠,木工,水电工,还有农民工。我要是再给你说一个“河工”,恐怕很多小辈的朋友就不大清楚这个职业了。其实也算不得一个职业,这事自古以来就有,隋唐大运河,就有征夫挖河,缔造了传世神话京杭大运河。再往前排排序,秦国的郑国渠也是靠征夫挖掘而成的。
文:孙延兵图:来自网络有人说人生有三样苦:打铁,玩船,磨豆腐。 其实,我觉得远不止这些,在我的印象中挖河工也是很苦的。尽管我没亲自干过,但我目睹过。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每隔几年都会将农村的主要河流疏浚一下,也就是农村常说的“挖河”。
自南宋黄河南徙夺淮横贯江苏入海后,苏北平原上连年洪涝灾害,到了明清时期淮河多次泛滥,更是在这里形成了巨大的水患问题,苏北平原的里下河低洼地区成为了泄洪区,留给苏北百姓的只是一片盐碱地和沙化的土地,加上苏北平原无险可守,是一个四战之地,每逢战乱时代这里更是兵祸连天,老百姓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也让这里长期得不到发展。
记忆中,上一次发生洪灾还是1998年的事情,此后,在江苏一直没有旱灾洪灾,风调雨顺!苏北平原曾多次遭受洪灾侵袭,历史上的1931年淮河大洪水,更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洪灾,直接淹没十四万人,灾民数量超过一亿人,洪灾后饥荒和疾病肆虐,近四百万民众不幸离世。
说到这个年龄段的人呀,可以说他们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咸,他们刚出生正好国家正在经历内耗八年,后面是自然灾害三年,多少人饿死了,多少人没饭吃,吃树皮草根,导致脸上浮肿,接着是砸锅卖铁,吃大锅饭,你想想那个年代吃大锅饭能吃饱吗?
主播读经典,陪您说晚安。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今晚与您分享作者蔡欣的《像幸福河一样》(节选)。是谁的余光泼洒在东方的天际,注视着这广袤天际下的一切。这一年的经历似乎凝结成一方冰土,把一些回不去的时光、回不来的人阻隔在幸福河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