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全国人民都在期盼着和平的到来。毛泽东抵达重庆机场,他向中外记者举起一顶巴拿马盔式帽,这是当年孙中山最喜爱的款式,中共代表此行是带着孙中山先生的训诫而来,要尽全部力量谈出真和平。
战争片的魅力,在于它能将历史的厚重感与电影的艺术表现力相结合,为观众呈现出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史诗画卷,而在中国战争电影史上,有两部作品始终占据着无法撼动的地位,它们就是1991年上映的电影版《大决战》和2021年播出的电视剧版《大决战》
但是,回看淮海战役,解放军的完胜是多种原因促成的结果:首先是战略和战术问题,国民党的战略和战术错误,他们错误的判断了整个局势,始终错误的认为解放军因为兵力少,是不敢正面决战的,从而实施了多点防御,导致分散了兵力,失去了80万的兵力优势;
引言:1948年深秋,随着辽沈战役的胜利落幕,国民党在东北的统治已然结束。然而,中共中央军委早已通盘考虑,运筹帷幄:华北野战军牵制太原,东北野战军入关参与平津战役,西北野战军钳制胡宗南,五大野战军布下天罗地网,再加上500万支前民工的浩荡驰援,这盘波澜壮阔的军事大棋,正在改写着中国的历史进程。
一 淮海决战前的中原战场态势。在上一篇本系列发文中,我已简单扼要地介绍了淮海决战前的解放战争全态势。经过第二年战争,我军又打破国民党军的“全面防御”,到处深入国民党统治区作战,迫使国军在1948年下半年采取“重点防御”,即果断放弃其他中小城市,而只将强大的机动兵团整补集结于郑州、徐州、济南三大战略要点,及它们所在的陇海、津浦两大铁道线路周围区域,以便加强工事,持久固守,集中一切可集中的力量与我军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