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子晚报运营方通过“返现金”架空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系统,已停止运营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浦东法院”)了解到,一款游戏代练APP因构成不正当竞争、破坏未成年人“防沉迷”机制,遭到起诉并被判赔人民币98.5万元。
腾讯公司发现了一款名为“代练帮”的APP以“返现金”等方式,引诱、鼓励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用户通过该APP进行《王者荣耀》代练交易,腾讯公司认为该引诱、鼓励代练行为,会导致玩家匹配到实力不符的对手,影响用户体验,且未成年人可以通过该APP绕过《王者荣耀》的防沉迷机制进入游戏,使得腾讯公司陷入遭遇投诉、查处的风险中,且损害公共利益。
为加快提升网络游戏账号等级,购买游戏代练服务成为部分游戏玩家的新选择。游戏代练服务,是指由其他游戏玩家代替客户完成游戏目标任务的服务,一般模式是游戏玩家寻找代练人员并提供游戏账号,代练人员登录该玩家账号、完成目标任务并获得报酬。
如今购买游戏代练服务成为许多“时间不够、技术不够”游戏玩家的选择,其中纠纷不少。近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北京互联网法院处了解到一起游戏代练人员恶意毁号案,玩家在购买代练服务被恶意毁号后提起上诉,代练服务商称和代练员仅是雇佣关系,仍被法院判处赔偿4.6万元。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交汇点讯 4月21日上午9点15分,腾讯诉“代练”公司不正当竞争案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审理并宣判: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全程直播庭审。只要是玩游戏的人相信都对“游戏代练”这个职业不陌生。目前随便在网上搜索,都能找到游戏代练App。
昆明一游戏玩家为了完成游戏任务,获得奖励购买新装备,于是在网络上购买了“代练”服务。2022年8月,游戏玩家李某在网络平台上看到某科技公司的店铺里提供“代练”服务,在与客服沟通了解后,李某当日便花170元购买了“代练”服务。
游戏代练是指在网络游戏中,以收费方式帮助其他玩家提升游戏角色等级、段位等的一种网络服务。随着网络游戏产业的迅速发展,游戏代练服务层出不穷,这一新兴服务可能存在何种法律风险?本期的“拍案说法”为您带来一起游戏代练“打手”诉代练工作室经营者合同纠纷案件。
4月21日上午,腾讯诉《王者荣耀》“代练公司”不正当竞争案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开庭并当庭宣判,最终维持原判决,“代练公司”赔偿60万元。“代练公司”的行为为何被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家庭成员、朋友间帮忙“上分”会被法律禁止吗?
4月21日上午,腾讯诉《王者荣耀》代练公司不正当竞争案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开庭并当庭宣判,维持原判。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了解到,一审判决案涉代练公司赔偿腾讯方面经济损失及其他合理开支60万元,并在相关竞技APP刊登声明、消除影响。
在网上购买了代练服务。要求代练人赔偿11万元损失。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不料,2022年9月18日,“王者荣耀”游戏平台以系统检测到游戏对局行为异常,涉嫌使用破坏游戏公平性的外挂或第三方工具为由,将刘某的账号封禁180天。
于是便衍生出了“代练”这一职业。他们的诈骗手段多种多样。第二天李先生满怀期待的打开游戏,却发现代练并没有代练游戏账号,李先生立马找到了代练想问清楚情况,对方却对李先生说是因为登录不上账号,所以一直没有代练。
近日,市消委会发布提醒,警惕网络游戏代练骗局,注意防范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消费者刘先生是一个王者荣耀游戏玩家,由于工作较忙没有时间打理游戏,又想快速提高游戏中的角色实力获取游戏装备,便花42元在某购物平台购买了游戏代练服务。
代练这个词汇对很多游戏玩家来说,并不陌生,每一款游戏,无论是手游还是端游,都有代练的存在。而随着中国电竞的崛起,游戏用户越来越多,近年来社会公众对于游戏的认知也在改变,“电子竞技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等岗位也被确认,“游戏代练”在巨大的用户规模之下,也顺理成章地被官方确认。
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深圳市某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诉江苏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网络游戏代练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认定入库编号2024-09-2-182-002关键词民事 不正当竞争 游戏代练 游戏经营者 竞争关系 竞争权益基本案情原告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