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家的旁边就有一个大坑,真的比较大,里面养了鱼,可以去钓,虽然承包人不让钓,在当时的时代,还有去偷着钓,弄个竹竿弄个鱼线就可以钓鱼了,能钓得住鲫鱼,白条,偶尔一次就是用锚钩,钓上来一条半斤的家鱼,很兴奋,当时就是传统钓,铅坠到底的那种。
一条鱼,从鱼塘到餐桌,其经济效益仅局限于“食用”。但当这条鱼“游”进钓场,则带动了整条产业链的发展。11月18日,家住仓埠街的钓鱼爱好者罗师傅在仓埠山庄生态钓鱼场垂钓,一天钓得青鱼125公斤,刨除门票等费用,个人收入800元。罗师傅网名“罗不归”,被称为“钓鱼大师”。
豪华游艇、精良的钓具、硕大的海鱼……出钓一次既可以享受狂拉大鱼的刺激,甚至还有“温柔乡”相伴,这是大部分人对海钓的印象。在外人看来,海钓就是一种烧钱的运动,似乎是“富二代”的专属!不过对于湛江渔村的小伙——阿智来讲,看似风光的海钓,一旦和生活挂钩,里面的辛酸可能只有自己才能知晓。
前几天,全国的钓鱼佬几乎都聚集到了湖南这座小城。10月18日至23日,2024首届中南地区钓具(浮标)交易博览会暨第二届“临湘浮标杯”·双11金秋垂钓大赛在临湘举行。来自全国各地512支队伍的1024名钓友,在长安河里展开角逐。千余只浮标时而漂浮,时而没入水中,时而腾空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