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昌9月1日电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在南昌市豫章小学教育集团豫章路校区,来自方志敏爱国事迹陈列馆的讲解员黄嘉颖,以“理想照亮未来”为主题,为该校的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课堂,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昨日,理想教育文化建设实践分享研讨会在北京市润丰学校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朝阳区学校文化建设自2007年启动,经历了四个阶段历时13年的发展,在十几年的学校文化建设基础上,提出了“理想教育文化”。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关于新教育实验的意义,可以说出很多,至少对于新教育实验区而言,新教育的意义首先在于让许多教师感受到了职业幸福。对很多人来说,教师专业成长往往是名词性短语,如学校举办了多少场培训,教师听了多少场讲座,区域培养出多少名师。
信息化+教育、互联网+教育、人工智能+教育,这一次次的迭代与融合会等于什么呢?理想的答案应该等于获得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等于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本”能量。而其中的原点在于课堂变革,遵循人发展的自然规律,让不一样的孩子体验不一样的个性化课堂,体验不一样的个性化教育。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学为中心”的理想课堂,2月22日,宜宾市叙府实验小学举办了以“演绎合作学习的课堂风景”为主题的小组合作学习工作坊培训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新教育研究院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林忠玲主讲,全校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索合作学习的实践路径。
开栏语: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名师作为教育领域的先锋力量,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与独特的教学主张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驱动力。
回顾来时路,关于“写课”,我想说:“写过的课”都是生命的过往,都刻录了自己努力的样子,其中有技术的追寻,有灵魂的叩问,还有思想的结晶。————————————————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写。那么文章从何而来?我的回答是:从课堂里来。
大小新闻客户端3月13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 通讯员 王光梅摄影报道)春风轻拂,万物复苏,在这美好的春日,龙海小学青年教师“厚植”读书坊赴春日阅读之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交流活动,老师们齐聚一堂,分享阅读心得,共话成长之路。
在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看来,朱永新是个“奇人”,他的身上贴着太多耀眼的标签: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