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佳话,而这个关于邻里情的故事,在贵阳东山达兴花园小区里温暖延续着。一次义务活动 她决定要照顾她的余生每天清晨,菜市场里总会有个忙碌的人影,精挑细选新鲜的蔬菜和肉类,然后直奔一位邻居家里,她就是——覃玉蓉。
“她把刘惠英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家里收拾得很干净,没有一点味道。”11月29日,记者来到新余市渝水区城南街道东风管理处,邻居张阿姨提起董小兰时,话语里满是赞誉。董小兰,出生于1962年,系新余市渝水区城南街道东风管理处村民。与年长37岁的刘惠英是邻居。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的指示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到每个家庭,以好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妇联与克拉玛依日报将联合推出“小家传大爱 弘扬家国情”系列报道,对我市部分荣获各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称号的家庭
有明日歌,很喜欢: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是提醒一个人重视今天,此刻。因为老人思想观念比较传统,她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只有任何女孩都可以叫的一个字:妮,加儿化韵之后变成两个字:妮儿。
齐鲁网威海7月7日讯(威海电台 于宁 乳山台 秦世昊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虽然没有血缘亲情,但是相处时间长了,也会有唇齿相依的关系。在乳山海阳所镇张家庄村就有一位农妇,悉心照顾邻居18年,演绎了邻里“母女情”。
自2019年以来,杨浦区妇联根据市妇联“家家幸福安康工程”有关要求,实施开展“邻家妈妈”专项工作。一批富有爱心的优秀女性担任“邻家妈妈”,与身边的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的困境儿童结对,开展“一对一”爱心帮扶。最近,杨浦这群“邻家妈妈”开始忙碌起来。
一天的早晨,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迎着朝阳,拎着刚买的蔬菜鲜肉,敲响了邻居的家门,打招呼、闲聊,然后轻车熟路地进入厨房洗菜做饭。对老人来说,这样的生活已经过去了17年。春去秋来,日复一日,她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悉心照顾比自己大20岁的邻居,17年好似一眨眼就过去了。
原标题:邻家母子先后瘫痪,她照料数十年新余董小兰的事迹引来众人点赞烧热水、洗脸、擦身子、换尿不湿、换护理垫……这一系列繁琐的活,家住新余市渝水区城南街道东风管理处的董小兰每天至少要为邻居刘惠英做两次,至今坚持了11年。
周一早高峰,申城气温接近冰点。天蒙蒙亮,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交警支队机动大队副大队长、“肖玉泉中队”带头人倪嘉辉早早来到岗位,护航寒流下的早高峰车流。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完成工作任务后,趁着工休间隙,他带着今年刚入队的青年民警韩悦和蔚彦峰赶到了“琳妈”居住的大桥街道敬老院。
25年的承诺与坚守上海杨浦交警“肖玉泉中队”接力帮扶残疾家庭2024年12月16日的周一早高峰,上海的气温接近冰点。天蒙蒙亮,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交警支队机动大队副大队长、“肖玉泉中队”带头人倪嘉辉便早早来到岗位,护航寒流下的早高峰车流。当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我打电话的时候陆医生正在上班,她问了一下情况,安慰我别着急,说能帮忙买药,我一下子就安心了。”家住嘉定工业区汇旺社区的毛阿姨激动地说。她口中的陆医生正是嘉定工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陆雪。毛阿姨夫妇俩年近八十,都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而子女都在国外无法照顾。
婆婆去世多年,丈夫在外打工,我在老家上班,女儿读小学。去年公公退休后,主动承担了家中的所有家务,洗衣烧饭,接送孩子,对我们母女俩疼爱有佳。可周围的长舌妇每当看到我公公与我一道外出时,总是几个人一道窃窃私语,还发出一阵阵诡异的笑声,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想的,为什么看不得别人家庭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