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大陆,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其中德意志民族的存在感绝对不容忽视,与英法等西欧国家相比,德意志的崛起之路显得相对“姗姗来迟”,正是这种“后发”的姿态,赋予了德意志民族独特的韧性和爆发力,回顾历史,德意志的崛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神圣罗马帝国为代表的第一次尝试,以德意志帝国为代表的强势崛起,以及以纳粹德国为代表的短暂辉煌与覆灭,这段历史波澜壮阔,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和令人深思的启示。
105年前,1918年11月9日,正在比利时度假胜地斯帕的德军总部的德皇威廉二世惊悉,在柏林刚刚被任命为总理的马克斯·冯·巴登斯亲王宣布“德皇自愿退位”,并立即将权力移交给社会民主党领袖弗里德里希·埃伯特。后者在国会的讲台上立即宣布德国成为共和国。
1897年,德国政治家冯·比洛(Bernhard von Bülow)在国会宣布德国将占领中国胶州湾的时候,说出了每个中国学生在历史教科书上都能读到的那句话:“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意志民族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而是哥特人、汪达尔人、法兰克人、阿勒曼尼人、勃艮第人、弗里森人、盎格鲁萨克森人、士瓦本人、图林根人和斯拉夫人全都混合在一起,再加上北欧日耳曼族的波美拉尼亚人、阿尔卑斯山北的巴伐利亚人、“肃漠”的普鲁士人和“热情”的莱茵兰人以及半斯拉夫的西里西亚人等,就构成了德意志民族,主要是对德意志文化的认同和同化形成了今天的德意志民族。
德皇威廉一世正如怀有四方之志的刘备。而他手底下的俾斯麦便是那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诸葛亮。罗恩与毛奇是精明强干、大杀四方的关羽与张飞。几人先后经历阻碍重重的军事改革,心思不一的诸邦联盟,野心勃勃的敌国窥探。最终冲破千难万险,建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蜀国——德意志帝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全世界人民都在纳粹德国的威压之下瑟瑟发抖。希特勒领导下的纳粹德国先灭波兰,再破英法。如此辉煌的战绩,就连曾经雄霸欧洲的拿破仑也未能做到。可为什么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短短三年时间,纳粹德国的战争机器就灰飞烟灭了?
1862年9月30日,47岁的奥托·冯·俾斯麦刚刚就任普鲁士王国首相不久,发表了著名的“铁与血”演说:“德意志期待的并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实力……要解决当前的重大问题,应当依靠的不是演说和多数决议,而是铁与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