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骨雕作为一种比较少见的工艺门类,如今却成为“中国第一牛县”阳信县的新产业。阳信县是中国优良畜种鲁西黄牛、渤海黑牛的主产区,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肉牛养殖加工集散地,全县规模以上肉牛养殖场136个,年存栏肉牛27.3万余头,年出栏肉牛28万头,全县标准化肉牛屠宰企业76家,年屠宰能力达120万头,列全国第一位。
这件收藏于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的雕刻作品,大多数人第一眼看到肯定会觉得是象牙雕刻,但其实不然,这件令人叹为观止的雕刻其原料为牛骨,以传统牙雕技法表现,可以说雕刻难度与象牙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场目击】光明日报记者 尕玛多吉 傅强牦牛骨质瓷制作的工艺品,你见过吗?牦牛骨经过匠心独运的工艺转化,摇身一变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载体——牦牛骨质瓷器。这种瓷器,以其独特的材质和精湛的工艺,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产生了良好的经济价值。
文|周德全一天,到朋友的公司闲逛,在角落处忽然发现一件“古董”,吸引住了我的目光,那是童年记忆里的牛骨拨锤。拿起来掸去浅浅的浮尘,露出深沉的黄光。中间的孔还在,就是少了根丁字形的竹制把手。在我的记忆深处,有一件小小的物件,总是让我心生温暖,那是母亲用来捻麻绳纳鞋底的拨锤。
周小涵 滨州报道走进阳信县华阳民俗文化产业园,一件件精美的书画作品、骨雕作品、家具作品……在园内熠熠生辉,让走在其中的记者不禁暗自称奇,近日,“‘镇’兴路上”网络主题活动暨媒体采访团来到华阳民俗文化产业园,实地了解阳信民俗文化的发展情况。
张敬全正在进行骨雕创作。 崔佳栋 摄张敬全正在进行骨雕创作。 崔佳栋 摄 张敬全正在进行骨雕创作。 崔佳栋 摄 张敬全(左)展示骨雕制作技艺。 崔佳栋 摄 张敬全创作的骨雕作品。 崔佳栋 摄 张敬全创作的骨雕作品。 崔佳栋 摄 张敬全创作的骨雕作品。
原标题:齐家骨雕 传承创新 骨上生“花”齐家文化系列骨雕作品展架马宝虎正在制作骨雕书房工艺品玉琮“百财纳福”鬲鸮形壶?双连罐生活用品本报记者 雍桂花 李萍 马丽亚 史有东骨雕又被称为“骨刻”,是流传在中国最古老拥有丰富历史的雕刻艺术,是一种以骨骼作为雕刻材料的雕刻艺术。
9月22日上午,作为宋庄文化艺术节23场展览活动之一的2024首届雕塑艺术大展,在宋庄艺术市集开幕。艺术家们用他们的120余件作品,展现了对时代的深刻理解和对个性化表达的热忱。展览将持续6个月。雕塑簇拥的艺术大道亮相本届雕塑展的室内展示空间,坐落在宋庄艺术市集西南侧。
原标题:非遗传承人的“刻”骨人生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通讯员 马安妮一块牛角,经过加热、拉坯、挤压、选料、勾画、切割,再经过拼接、打磨,形成一幅鲜亮的浮雕画。看着一件件骨雕作品,很难想象将其与牛角联系在一起。
2024-04-05 09:45来源:中国新闻网 链接已复制字体:小大中新社新疆和静4月4日电 题:新疆骨雕非遗传承人:在传承中创新作者 胡嘉琛“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上牛羊成群,也能看到散落的牛羊角和骨头。骨雕是一项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技艺,牧区老人有着用牛羊角和骨头制作生活器具的习俗。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宋芳卉牛骨雕刻是山东滨州的传统手工技艺。在牛骨雕师父的精妙手法下,牛骨摇身一变就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来自埃及的小伙慕名前来拜师学艺,探寻牛骨如何“变废为宝”,感受文化与技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