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元券共分为三个版本,分别是:二字冠八号码、三字冠七号码和荧光版。光版和普通版区分主要就是在紫光灯下,我们可以看一下10元大团结的背面的部分图案,呈现出了一定的荧光反应,造成荧光反应就是上面有荧光粉。
大家好,我是萧萧。第三版人民币10元也称“大团结”。见过这张纸币的人都不年轻了,最年轻的应该也有30多岁了,也就是80后这一代人了,后面出生的应该就没有见过了。说起“大团结”,不得不提那个年代人们常说的“万元户”。
第三套人民币10元,也就是1965年的十元纸币,也被大家叫做大团结,经历了“特殊时期”,反映了我国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那个正处在发展的时代里,一张大团结相当于大半个月工资,多数人每月工资就30多元,在60年代,大米约1毛3一斤,10块钱大概能买80斤大米,在如今,最便宜的大米都要2块多,也就意味着最多买4斤大米。
第三套人民币自1960年至1972年为发行期,为期12年,直到1996年停止发行,2000年7月1日退出流通。共计发行10种面额纸币,分别是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和10元,俗称“十八块八毛八”。由于纸张、工艺、颜色等不同,共有24个品种。
三版币荧光前几年就已经发现了,经过几年的发掘和总结,各种荧光陆续申标评级,正式进入大众的视野。虽然大团结拾元“花开富贵”荧光申标姗姗来迟,但在爱藏评级认证推出前,“花开富贵”拾元的价格就开始一路见长,目前市场成交价在千元左右。
1965年十元人民币,属于第三套人民币,因其票面主图是人民代表走出人民大会堂的场景,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大团结”纸币。它于1966年1月10日发行,2000年7月1日退市,见证了中国近4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