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符集玉:行走乡间寻找海黄老物件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黎鹏犁、耙、交椅、炕几、凉榻……走进位于海口的降香缘黄花梨文化艺术馆,各式各样的黄花梨老物件让人眼花缭乱。穿梭其间,藏品所有者符集玉细心地擦拭着老物件表面的灰尘。
我爸年轻时做收破烂废品生意,是老家远近闻名的‘破烂王’。那年我爸进村收破烂,收了一车女孩掺水了的纸箱,让人没想到的是,20年后却换来了一个天大的福报。图片来源于网络口述:韦先生,文:舒云随笔文章素材来源:作者身边的事,为方便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想发财的我,在八十年代收集了大量的老物件,只可惜,如今却变得一文不值,只剩下满满的回忆。我收藏它们至今也有40多年了,只可惜它们一点也不升值,甚至沦为了一文不值的破烂,或许再过个500年,它们就有市场价值了,我真的好想再向上天借个500年。
王大仙坐在藏品前在山西省临猗县北景村有个叫“王大仙”的中年男子,听起绰号就知道一定是个不寻常之人,其实“大仙”的称呼是他自己自嘲,他还有个“外星人”的名号,他之所以喜欢给自己起绰号就是认为他的行为不被常人所理解,所以常常会干出一些在别人眼中很另类的事情,生活中的行为古怪暂且不说,
悲催啊!30年前,父亲大量收集各种民俗老物件,指望它们升值,能早日实现发家致富的梦想,如今看来只不过是黄粱一梦一场空。看着父亲曾经收集的这些物件,满满的都是时代留下的痕迹。遗憾的是,这些普通物件只过是时间的过客罢了,它们并不具备升值潜力,也没有多大的收藏价值。
对于农村人来说,石碾石磨是在熟悉不过了,当年小麦收割后,顶着烈日牵着黄牛,小麦在石碾石磨下脱离,那个年代这些物件用过之后都会好好保留下来,以便来年继续使用,如今种地打粮都是联合收割机,收割脱粒一气呵成,石碾石磨也就随意丢弃院落杂间,但当初的岁月磨痕在上面清晰可见,只是失去了本来的作用,没有好好保存,所以大多残破不全。
讲一个圈内的事,一位古玩商贩有天接到电话,是朋友阿超(化名)打来的,说是让他去乡下一趟,打个配合。原来阿超在乡下一户人家里收货,发现一个老木柜子,里面乱七八糟的堆满了各种物件,都是些铜锁、衣物、硬币还有锅碗瓢盆等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