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5太湖(无锡)佛文化旅游博览会25日开幕,百米《500罗汉图》、湖南安化的茶王“万两茶”、佛教至宝“舍利”等亮相。该收藏家希望通过佛博会找到识宝高人,翻译出贝叶经上的梵文,揭开贝叶经的秘密。 今年佛博会的主题为“行走在路上——一带一路的佛文化之旅”。
贝叶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昨日上午9点,来自景洪勐龙镇和勐海县打洛镇的200名僧人,齐聚在勐龙镇的景竜大佛寺内,参加由西双版纳州文化馆组织举办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贝叶经制作刻写技艺培训活动。
时间:8月26日~8月29日 地点:东莞厚街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两部保存完整的千年贝叶经现身东莞国际佛事展佛文化精品馆。其中一部贝叶经,长约45厘米,宽约5.5厘米,大约由200片贝叶组成,叶片光滑平整、裁切整齐,封底和封面是两片红漆护经板,叶片四周涂有金粉,更显佛经的庄严厚重。
千龙网北京8月3日讯(记者 吕峥)3日上午,一条素有“佛教熊猫”之称的宋代《贝叶经》被房山云居寺珍藏,这也是云居寺继石经、纸经和木经后,收藏的又一种重要佛教真品文物。今后,宋代《贝叶经》将在云居寺佛教文化展馆中展出,供游人欣赏。
《云南省情系列微视频》其他系列之——西双版纳·贝叶经“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贝叶经源于古印度是在贝多罗(梵文Pattra)树叶上刻写的佛教经文素有“佛教熊猫”的美誉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敦煌、西安、峨眉山、普陀山藏有梵文、巴利文的贝叶经西藏保存着梵文、藏文、巴利文的贝叶经在东南亚各
《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通过电视剧的热播,成为国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故事。距今1300多年前的唐贞观三年,年仅29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到天竺国游学,西行5万里,历尽千难险阻,到达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于贞观二十年,47岁的玄奘回到了长安,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七尊、经论657部。
来源:西藏日报日前,记者从全区文物工作会议了解到,2018年国家启动了布达拉宫贝叶经等古籍文献保护利用项目,4年多来国家已投入6845万元推进项目实施。该项目目前已完成一、二期结项验收工作,三期项目方案已编制完成。截至目前,已完成466函2.
按照业界看法,中国图书馆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图书馆指的是古代藏书楼,其特点是重藏轻用;北宋时期,苏轼的朋友李公择曾在庐山五老峰下建藏书室,藏书量近万卷,离开时把这些藏书留在了原处,与人分享,为此苏轼在《李氏山房藏书记》中夸赞这种行为:“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文 | 赵薇坦博艺苑,位于北京南中轴文化带南端,一片徽州古建筑群落中。在这里,一座座古徽州祠堂、民居、戏楼、牌楼,在一场原工原料、原汁原味的迁徙之后,于他乡恢复原貌、重获新生。赋予其新生者,是坦博艺苑的主人、收藏家白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