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古老的中国大地迎来了黎明的曙光,五星红旗在神州大地冉冉升起,海峡对岸的台湾,却依然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为了实现祖国统一,解放台湾成为摆在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金门,这座与厦门隔海相望的岛屿,成为了这场历史大决战的桥头堡,无数热血青年响应祖国的号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其中就包括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兵——陈书言。
1949年,解放战争的硝烟弥漫在海峡两岸,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重要任务,这一年,两场战役在金门和海南岛先后打响,这两场隔海相望的战役,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结果,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走向。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厦金海域214事件让只有151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成为了舆论焦点,金门岛和马祖群岛是台湾省距离大陆最近的两个岛屿,成为海警执法对峙和武装对峙的第一线。
1949年十月发生了最令人心痛的一场战斗,华野第十兵团二十八军的九千名战士,在发起金门战役期间全部壮烈牺牲,当消息传回北京时,毛主席和军委们都心痛不已,这场战斗给我军留下了血淋淋的教训,对战士们而言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厦金战役的紧张筹备1949年10月,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步伐不断加快,东南沿海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的下一个主要战场。国民党部队以金门岛为核心,构筑了一道横亘在两岸之间的军事障碍。此时,蒋介石集团正在依靠金门的战略位置,拼命阻止解放军西进台湾、统一东南沿海的步伐。
前言3月13日,赖清德再度宣扬两岸“互不隶属”的荒谬言论,甚至把大陆称为“境外敌对势力”,他完全称得上是“台海危机制造者”!去年,中方在台海地区举行了两场演习,就已经警告过他,如今演习的硝烟还未散尽,网上却又出现了“大陆为何总是演习,迟迟不进攻台湾”的言论!
1949年,解放战争已进入尾声,全国解放在望。然而,这场战火中的最后一役——金门战役,却成为我军历史上少有的惨败之一。参战的解放军第一梯队九千余人几乎全军覆没,近三千人被俘。这一战,究竟是战略决策上的误判,还是执行上的失误?粟裕、叶飞和萧锋这三位战役核心人物,谁该承担主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