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3月19日电(吴玉洁)阳春三月,走进休宁县东临溪镇汊口村的守艺木雕木艺工作室,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令人叹为观止:威风凛凛的猛虎、展翅欲飞的雄鹰、憨态可掬的悟空、昂首翘望的公鸡……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出自乡村“守艺人”余重飞、程学民兄弟二人之手,他们用巧手“雕”出了一
来源:环球网 “这箱子封得再严实点,以免路上铜器之间发生磕碰。”12月18日,河南省襄城县麦岭镇欧营村海鸥乐器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着打包发货,负责人欧阳廷如正在一旁督促。欧阳廷如是襄城县麦岭镇欧营铜器的第五代传承人。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0日讯 东营的黄河口草编、济南的泉城兔子王、泰安的泰山玉制品、淄博的陶瓷、潍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近年来,山东深入挖掘传承、创新利用当地非遗资源,积极推动非遗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让传承上百年的老手工技艺“活”起来、“新”起来、“兴”起来,在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
初冬的皖北大地,寒风瑟瑟,走进安徽涡阳县西阳镇王楼村瀚丰工艺品厂内,一群中年妇女正围坐在一张桌子周围,正忙得不亦乐乎,只见她们巧手翻飞,将材料串成花球,一个个精美的工艺饰品雏形乍现,再通过上彩、拼制、饰纹、包装等工艺,原材料就成了大小不一、型款各异的工艺品。
2月24日下午3点,小雨,推开牵手竹艺公司一楼竹编加工室的门——操作台桌上桌下,被成摞的楠竹条“包围”。灯光把室内照得通亮,24岁的王从芳坐在采光最足的角落,小心翼翼将竹条嵌入,专注地为手中的竹制茶杯进行最后的收尾工序。赤水竹编工艺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推出的聚焦年轻手艺人故事的微纪录片《青春手艺人》经过一年陆续更新,用30集的篇幅为守正创新的文化传承增添了新的鲜活的青春故事。《青春手艺人》聚焦三十位个性化、年轻化的手艺人,他们从传统手艺中汲取养分、重塑手艺生命力。
六七十年代的农村有很多手艺人,他们走街串巷,提着家伙什,到处吆喝叫卖,在那个年代,这些手艺人在农村非常吃香,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农民的欢迎,担子或者挑子一放,一群小孩就会围过来看,他们虽然到处奔波,但是生活比一般的家庭都好很多,可是时至今日,有些手艺已经逐渐消失,如今后继无人,以下这6个民间手艺,你知道几个?
中新社乌鲁木齐7月16日电 题:新疆“土陶村”:老手艺圈粉年轻人作者 陶拴科泥巴放在拉坯机的转盘上,双手扶着旋转的泥巴,泥巴变换着形态,一件圆润流畅的茶壶陶坯逐渐成型。15日,新疆英吉沙县恰克日库依村居民阿卜杜色塔·喀迪尔在土陶加工坊里制作土陶。
文\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操 图\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程龙 通讯员陈海清2025年蛇年春节,吉林艺术学院陶艺硕士生导师王胜利没有选择回家过年,而是扎进了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的一个小村庄——抱由镇抱邱村,一待就是20多天。“这里气候好、风光美,艺术氛围浓厚,非常适合创作。
还记得儿时的街头,那些走街串巷的手艺人,边走边吆喝着,街上总会出现这样的一群人。现代科技的进步取代了曾经老行业手工劳作,一些民间的老匠人老行当渐渐被遗忘,这些正在消失的30个民间老手艺里面有你曾经熟悉的感觉吗?
春分至,万物生,各地非遗焕发新生机。从承载壮乡风情的广西五色糯米饭,到寄托美好祈愿的山东潍坊风筝,再到烟火气十足的湖南安仁赶分社,人们在传承创新这些古老技艺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不断激发当地文旅活力。
中国地大物博,民间风俗丰富多彩,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手艺博大精深,不同地域、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民间手艺传承。在我们这里,过去农村手艺人就有“三缝”、“九佬”、“十八匠”之分。比如裁缝、烧火佬、铁匠、泥水匠、木匠等等。你还知道有哪几种手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