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发展低空经济,迎来了最强助力。12月27日,青岛地铁集团与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通号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青岛协同创新研究院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通号青铁低空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揭牌。
2024年是山东省肩负国之使命、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的第二年,先行区建设已经从规划编制、开局起步转入了全面展开、纵深推进的新阶段,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如果说,第一年是起步,第二年就可以“加速跑”了。
【QMG青岛广电·回澜听涛出品】城市发展,越来越“卷”了。根据2023年经济数据,能够发现城市之间的竞争足够激烈。1万亿-2万亿的区间内有17座城市参与竞逐,青岛-无锡、郑州-佛山等多组城市差值在500亿之间,杭州与武汉之间的差距仅为47亿元。
细数青岛近两周最热的产业词汇,非“低空经济”莫属。12月30日,青岛市城阳区低空经济系列发布活动举行,《城阳区低空经济发展思路》和《城阳区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将构建“一区四块九链”的低空经济发展体系,打造独具特色的低空经济“区块链”模式。
1月3日,2024年第一架“青岛造”固定翼飞机在莱西航空产业新城下线,机型为万丰钻石DA50,距离批量生产再近一步。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青岛造”。因为飞机的大部分零部件生产和装配都在青岛完成。去年6月,位于即墨区的华通集团所属联合通航公司向印尼交付一架“青岛造”H135直升机。
近日,《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方案明确,到2026年,青岛力争打造10个低空经济商业化飞行典型场景,新增国家、省级创新平台5家以上,开通10条以上市内无人机航线,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既能促进消费、拉动投资,也能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既惠民、又利企。其背后的经济账,包含着5万亿元以上的重点领域设备投资更新需求和1万亿元以上的汽车、家电换代需求。
【QMG青岛广电·回澜听涛·8月13日讯】高质量发展,正在面临“新”课题。以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也在推动全球产业资源重新配置,挑战与机遇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