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文艺】《辞海》解释:“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中国古代的瓦又分为板瓦、筒瓦和瓦当。板瓦仰铺于屋顶之上,筒瓦覆于两行板瓦之间,瓦当又称“瓦头”,指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
央视网消息:一场名为“鉴境”的铜镜主题展正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展出。在展览中,除了铜镜,还同步展出了中国园林博物馆馆藏的瓦当等展品。在园林建筑中,瓦当主要充当引导雨水及防止檐头腐烂的功能,瓦当的字体多样、纹饰丰富,属于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遗产。
作为艺术在建筑上的一种表现形式,自周代始,直到秦汉,瓦当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考古发掘在陕西扶风发现的西周建筑,是目前已知中国最早的四合院建筑,土木结构、青石铺道,最为重要的是瓦的使用,将屋顶的草叶发展到瓦,这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革命,而且这种建筑结构是中国所独有的模式,这种模式延续了几千年。
瓦当俗称瓦头,是古建筑的构件,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不同历史时期的瓦当,有着不同的特点。秦瓦当纹饰取材广泛,山峰之气、禽鸟鹿獾、鱼龟草虫皆有,图案写实,简明生动。这时的瓦当纹饰以动物形象居多,有鹿、四神、鸿雁、鱼及变化的云纹。长乐未央汉代瓦当在工艺上达到顶峰。
原标题:瓦当字:屋檐上的人文风景中国国家版本馆展出的“长乐未央”瓦当。资料图片当下,对于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而言,碧瓦朱檐已是遥远的记忆;筒瓦顶端的瓦当,更难以见到。很多人已经淡忘了秦砖汉瓦中的“汉瓦”指的是秦汉建筑艺术的瑰宝——瓦当。
战国被称为“大争之世”,这是比较文艺的说法,如果通俗点讲,可以叫做“杀戮时代”。三家分晋,标志着战国的开始,门客取代了主人,以下犯上,礼崩乐坏,没有礼义廉耻,只有武力和征服。人们推崇的不再是读书人,而是战士,是霸主,导致整个战国时期大约260万人死于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