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网络暴力行为“开盒挂人”,正成为不少小有名气的网络主播甚至普通网民的困扰。据央视报道,“开盒挂人”指有人盗取他人信息并在网络上恶意公开,就像打开一个个密封的盒子一样,将“被开盒者”置于“互联网裸奔”状态。开盒内容大多包括受害者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
日前,官方强调严厉打击恶意“开盒挂人”的行为。那么什么是“开盒挂人”,你了解吗?“开盒挂人”是一种网络暴力的行为,指的是通过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手机号、家庭住址等),并将其公开在网上,以达到威胁、羞辱或报复的目的。
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社交账号等隐私信息被肆意公开,受到煽动的网友的骚扰攻击、辱骂威胁随之而来……这就是“人肉搜索”的新变种:“开盒挂人”。一段时间以来,遭遇“开盒”困扰的,既有明星、名人等公众人物,也有不少普通民众。“开盒挂人”这种网暴行为性质恶劣、危害面广。
近日,百度副总裁谢广军女儿卷入的“开盒”事件,引发公众对隐私安全与网络暴力的强烈关注。这场因饭圈争执升级为隐私泄露的恶性事件,不仅暴露了未成年人行为失范的隐患,更揭示了数据安全防护的脆弱性与网络生态治理的复杂性。
刘胤衡、崔丽/中国青年报今年10月,13岁的林杰(化名)的个人信息被“开盒”了,他的手机被打爆、短信被塞满,还有人威胁要让他的父母、老师都“不得安宁”。林杰咽不下这口气。11月,他开始活跃在各种“开盒”群组。
据澎湃新闻报道,备受关注的“开盒挂人”现象仍在潜滋暗长,圈中的带头者被抓后,仍然不断有新的成员加入“开盒”,他们大多是未成年人,在新的头目组织下形成“网络帮派”。所谓“开盒挂人”,指的是网络上公开曝光他人隐私、身份信息,并施以无休止的网络暴力和生活骚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个人隐私信息被公开,电话、短信遭陌生人轮番“轰炸”……“开盒挂人”是什么行为?未成年人实施“开盒”造成严重后果,责任如何承担?网络平台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如何遏制“开盒”行为?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孙莹采访了专家,听听他们的观点。
“人肉搜索”泄露隐私,危害不小,但现在还有一种相较于“人肉搜索”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网络暴力行为,那就是网络“开盒挂人”。“开盒挂人”是一种新型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是指不法分子恶意公开他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社交账号等个人隐私信息,煽动网民进行攻击谩骂。
“人肉搜索”泄露隐私,危害不小,但现在还有一种相较于“人肉搜索”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网络暴力行为,那就是网络“开盒挂人”。“开盒挂人”是一种新型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是指不法分子恶意公开他人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社交账号等个人隐私信息,煽动网民进行攻击谩骂。
网络时代没有隐私,大家在网络上肆意发言,不就是因为没人认识自己,所以才能大胆的畅所欲言么?近日引网友热议的“人肉开盒”,就是其中之一,央视记者为了查清此事,不惜以身入局,可让人没想的是,数据泄露竟早已形成“生意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