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处着手 乡村更美——我省推进“厕所革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宋振峰 王甜厕所虽小,但谁也离不了。它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近年来,我省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了一场“厕所革命”。
“以前上厕所就是‘渡劫’,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墙,围四边,捂鼻子,踮脚尖,蚊蝇飞,臭熏天……”现如今,刘文辉家的厕所,不仅有了门,盖了顶,还贴了亮瓷砖,“土旱厕”成了“洋厕所”,改了厕所,整个居住环境都上了档次。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近年来,正宁县将农村户厕改造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宜居品质的重要抓手,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按照“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分类实施、分户施策”的思路,科学谋划推行改厕模式,确保改一户、成一户、用一户、好一户,尽全力补齐“小角落”里的“民生短板”。
近年来,西和县为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把农村厕所改造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突破口,补齐生态文明短板,按照“党政主导、镇村主责、部门主管、农户主体”的改厕原则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小厕所”改出了“大民生”,切实了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西和县:完成农村改厕1万余座每日甘肃网1月24日讯据陇南日报西和报道(通讯员巩凡)近年来,西和县为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把农村厕所改造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突破口,全力推进“厕所革命”,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近年来,庄浪县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以“小厕所、大民生”的意识,着力建设一批干净、整洁、方便的无害化卫生厕所,凝聚合力推进“厕所革命”,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近日,镇原县孟坝镇刘城村刘向峰家,工人们正在进行农村厕所改造施工,孟坝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一旁指导施工人员改造厕所的注意事项。“新建成的厕所要有门、有窗、有墙、有顶,还要有化粪池、便池和冲洗设备,化粪池要采用‘三格式’工艺,并在适当位置安装排气管和清掏口。
新华社兰州10月14日电 题:记者手记:小山村改厕的“细功夫”新华社记者王朋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记者近期在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走访了解到,当地农村改厕在模式选择、技术升级、后期管护等方面,下了不少“细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