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rzweil,原谷歌工程师,美国未来研究学家,在国内做过几次学术报告。最近提出了一个新观点:2029 年以后,生物医学以及人工智能的进展,将使得人类的平均寿命每一年增加一岁。按照这种理论,人类延续时间将长于消逝时间。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将看到时间倒流。
未来的科技发展,人能否永生不死?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在人类的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有人追求长生不老,然而现代科技的发展,真的能够实现这个愿望吗?在当今世界,科技正在飞速发展,包括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这些技术的日新月异,为实现人类长生不老提供了可能。
当大家还在沉浸Sora引发的关注和讨论时,包小柏用AI复活女儿的事情在近日冲上热搜,也将“AI复活”再度带到大众面前。“对我而言,AI可以让我明确地知道,能把思念的模式换一种工具来表达。”包小柏在公开采访中这样说道。像包小柏这样有执念复活逝者的人,其实还有很多。
埃隆·马斯克在CES 2025访谈中语出惊人:“AI将在3-4年内完成所有人类认知任务,人类可能沦为数字时代的‘家养宠物’!”马斯克称“未来十年,人类可通过芯片直接下载记忆”。科学家已经开始研究人类脑机接口技术。
1989年法国出现了一件轰动一时的奇事,为了纪念大画家梵高到访法国阿尔勒市一百周年,电视台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在采访一位叫做让娜·卡尔芒的老妇人的时候,这位老奶奶不经意的说,她在15岁的时候曾经见过梵高。
大河网讯 大脑被视为人体最神秘、最复杂的器官。大脑中,约有1000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可以与其他神经元形成数百条上千条连接,构成了一个超级庞大的复杂网络系统,是人类一切感知、认知、情绪、思维、记忆等的根源,使得“读懂”大脑成了世界性难题。
也许5~10年后,每个人都有一个数字化身,就像互联网上每个人都有ID一样。它也许会成为新的个体记录的方式,就像全家福、个人写真甚至家谱曾经发挥的作用一样。访谈|杨国安整理|沈时图|(除特殊标注外)视觉中国计算机图形学:构建惟妙惟肖的数字世界未来的我们,可能「活」在两个世界里。
第十四讲 破解现代医学的观念困境 现代医学既要重视普遍疾病,也要强调疾病的个体性,其处于两种对立范式同时存在的境地。治疗普遍疾病和发展专门治疗技术,属于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领域,而以认知个别患者为志业,并发展因人而异的个别疗法,这有点像人文历史,甚至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