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闯王李自成率军攻破明朝京师,崇祯帝自缢煤山,然而在仅仅四十二天之后,即四月三十日,李自成便因兵败,在仓促称帝后被迫放弃京城。那么,李自成在入京后的四十二天都做了什么,为何会如此快的败退呢?
1644年, 李自成率大顺农民军进入北京城,推翻了明王朝276年的统治。仅仅一个多月后,山海关一片石之战,农民军遭明总兵吴三桂部和满清八旗兵的夹攻,大败亏输,十余万精锐几乎损失殆尽,大败而归,李自成匆匆在武英殿举行即位大典,旋即纵火焚烧明宫并仓惶撤出京城。
很多人认为明朝的覆灭是满族清朝导致的,东北的满清自然是导致明朝灭亡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真正打进京城逼着崇祯皇帝上吊的是李自成,不过李自成在京城做一个多月的皇帝,最后被满清和吴三桂围攻,下落至今成谜!
这是最悲惨的皇帝,他叫李自成,辛辛苦苦15年,皇帝只做了42天。(这个时间,我们是从进了北京城算起,被迫退出北京城为止。)这是最短命的王朝之一,它叫“大顺”,“大顺”不顺,“永昌”不永!这个称为”李闯王的人,做错了什么?
1644年,整个大明王朝被覆灭的阴霾笼罩着,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以一股不可阻挡的势头冲入京城。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这位曾誓言守护大明江山的重臣,经过一番犹豫与挣扎最终打开了正阳门,为农民军打开了通往皇宫的通道。
李、高率部辗转进入河南境内,在黄河以北的地方活动、休整。崇祯六年夏秋之交,闯王、闯将二部在河南汲县一带与几支明军劲旅展开激战,因农民军已无退路 ,必须向死而生,所以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双方鏖战好几回合,从汲县一直打到怀庆、济源一带,农军猛打猛冲,其兵锋势不可挡,官军伤亡颇重,渐渐不支,似有崩溃迹象。
公元1632年,李自成诸部由渑池突破黄河天险后,在中原与官军周旋。在官军的追击下,李自成和高迎祥等起义军诸部由河南入湖广,再由四川返回陕西。崇祯七年底,他们又由陕西进入河南,并于第二年初开了一个历史上著名的“荥阳大会”。
明末大乱时,他率领边兵、农民、流民扯旗造反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获得了广大中下层贫苦农民、小手工业者的鼎力支持,当时西北以及中原的人们唱着“迎闯王,不纳粮”的民谣,相率加入义军,使其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不久便以破竹之势攻破北京,推翻了摇摇欲坠的明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