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人生常事,入土为安也是每个人必然会经历的结局。不过最近几年,一种新型的墓葬方式逐渐流行,那就是海葬,让自己回归大海。一来没有土葬带来的庞大经济压力,二来也能节约土地,更加环保,所以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海葬这种殡葬形式。
海葬、树葬、草坪葬、鲜花葬……近年来,回归自然的生态葬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清明节前夕,“新华视点”记者在天津、陕西、江苏等地采访发现,生态安葬正被更多人接受,但同时,由于传统观念、墓园经营方式和成本等原因,推广生态安葬仍需进一步破题。
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活着的时候为没有房子发愁,为什么还要让死者因墓地太贵而没有办法下葬?”许多人认为,海葬代表人死后回归自然,活着的时候也不用因墓地太贵而发愁,但是海葬真的便宜吗。
海,是海洋的简称,她占据着地球表面的71%。庞大的海洋里,藏着许多人类生命的喜悦与哀愁。而海葬,是一种传统的离世方式,它的出现,让死亡更加接近自然。海葬意味着,把死者的骨灰洒至大海,让逝者一部分化作鱼的营养,一部分融于海水中,与自然融为一体。
大海,生命起源之地,也是灵魂安眠之所。没事的时候,马涛喜欢久久凝视着大海。远处海天交汇的地方时而模糊时而清晰,海鸟在风中翻飞,白色的浪花不时冲上岸,沙滩上的脚印被海水带走了,仿佛从没有人来过。马涛是天津人,今年46岁,说一口纯正的天津话。
1蔚蓝的天空与海水交接在边际,码头上一艘轮船鸣笛三声,驶向了这片宽阔的海水。船上坐满了人,每个人都神情悲痛,甚至有人轻声哭泣着。船长陈琦已经从事海葬行业20多年,他数不清楚这是自己第几次出海了。每年他差不多要举办400多场葬礼,送走7000多具骨灰。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前言】人类从出生之后,最后的结局注定就是死亡,不过这一过程当中的时间有长有短,多有不同,而每个人最后都有一个丧葬仪式,或简朴或隆重。我国自古以来有非常多的丧葬方式,比较常见的有7种,有土葬、海葬、树葬、崖葬、天葬等等。
海风轻抚,涛声依旧 魂归大海,浪涌园沙 骨灰融大海,情意留人间 6月26日上午 烟台市举办第十届公益海葬活动 180名家属参加出海送别活动 同日 在烟台东部海域海滩举行海葬公祭仪式 共同缅怀和致敬融入大海怀抱的逝者 清晨 家属抵达出海现场 在工作人员引导下 凭身份证、海葬证等所需
清明节临近,国内多地举行生态葬葬礼。近年来,国内大力推行节地生态葬,不少地方相继出台骨灰节地生态安葬奖补等惠民政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海葬、树葬等绿色生态殡葬方式。实际上,在瑞典、美国、澳大利亚、瑞士等国,节地生态安葬的理念早已逐渐深入人心,“回归自然”渐成新型殡葬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