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进入重点高中学习的同学,入校成绩其实相差无几。同一个班的孩子,尤其是重点班,按中考成绩,第一名与最后一名,最多相差二十来分。然而,三年后的高考,结果却天差地别。有的同学能上北大、985 名校,有的同学在填志愿时却感觉无校可选。原本,入校成绩相差不大。为何三年下来,差距如此之大?
“假装努力的人永远在朋友圈感动自己,真正努力的人早已在沉默中改命。”这不是一碗简单的鸡汤,而是被今日头条百万爆款创作者验证过的底层逻辑。2023年的数据显示,那些懂得“真努力”的人,晋升速度竟然是同龄人的3倍之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究竟是如何被逐渐拉开的呢?
最近很多朋友问我:萌姐,你们的学习方法和你们的任何一门课,好像跟其他的机构不一样。过去有一位知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叫理查德·费曼,美籍犹太人,他在1965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是量子电动力学的创始人,纳米技术之父。
一、家长集体陷入的认知误区每到开学季,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1.家长挤破头要进"名师班"2.斥巨资报名"状元导师"补习课3.四处打听哪个老师"押题最准"但教育部的这组数据让所有人沉默:同一所学校的平行班级,使用相同教案情况下,班级平均分最大差距可达38分!
升入初中后。同学们的压力增加了。课程难度提升,学习节奏加快,等等。让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许多看不见的竞争,让初中生之间,一步步拉开差距。大多数的时间里。同学们,都在校园里度过。坐在相同的教室里,有着一样的老师授课。这个竞争的过程,是看得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