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特别是春节假期结束以后,中国国内的经济环境中,出现了颇为耐人寻味,又至关重要的一幕:首先是股市的科技概念持续走向,然后带动了A股和港股成交的活跃,科技一马当先以后,消费和红利板块也迎来了明显的轮动效应,虽然主线还是情绪主导,比较模糊,但是整体的体感,和过去几年比,是好了很多。
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余纪昕 上海报道最近一周,债市迎来了新一轮深度调整。银行间债券二级市场做多情绪有所降温,利率债各期限品种收益率大幅上行。短期利率方面,1年期国债收益率于2月18日回升8BP,重回去年8月债牛行情前的高位1.50%。长期利率亦呈现出快速上行趋势。
在多空力量博弈下,债市近期出现震荡调整,让配置了大量债券及债券基金的银行理财市场泛起涟漪,不少投资者反映自己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或亏损情况,正在考虑赎回以及时止损。此轮债市调整,不免引发市场对于银行理财会否再度出现赎回潮的担忧。
近期债市持续调整,在偏空因素占据上风的大背景下,关于债市进一步调整的担忧有所升温。分析人士称,身处短期资金面偏紧的环境中,债市大概率将维持震荡行情。然而,鉴于流动性仍存边际转松的预期,拉长时间维度考虑,各机构也不必过于悲观,“债牛”终结言之尚早。
债市调整还在持续。3月11日,利率债和信用债市场收益率继续上行。二级市场大幅波动也改变着一级发行态势。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信用债取消或推迟发行规模超过700亿元,同比增长约1.7倍,环比增长明显,取消或推迟发行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波动。
2025年以来,债市经历“开门红”后,近期持续震荡调整。行情数据显示,30年期国债期货自2月14日以来已累计跌超2%,10年期国债期货、5年期国债期货、2年期国债期货近期也出现下跌走势。随着债券市场持续回调,导致低风险固收理财产品的收益出现下滑。
上周三“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披露的2025年经济预期目标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对债市扰动有限,但周四央行行长在发布会上对最新货币政策的表态,进一步修正市场降息降准预期,加之股市表现较强,债市遭遇大幅调整,周四、周五长端利率连续大幅上行。
今年3月以来,债券市场在经历一轮急速调整后逐渐“站稳了脚跟”。本月债市收益率在短短几个交易日内快速冲高回落,呈现出倒V字形走势。具体而言,3月中上旬市场先是大幅“降温”,10年期国债活跃券的成交收益率从3月4日的1.6975%一路攀升至3月17日的1.9%。
上周债市走弱,曲线整体平坦化上行。债市交易主要围绕会议增量信息进行。周初,资金面宽松带动收益率下行,随着两会进行,会议释放积极政策预期,债市大幅调整。展望后市,基本面并不支持利率水平持续上升。最新公布的2月物价数据显示,通胀依然处于低水平。
“股债跷跷板”效应下,债券市场近期接连调整。2月18日,30年期国债期货大跌近1%,自2月14日以来,已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10年期、5年期、2年期国债期货近期也接连下跌。对于近期债市接连大跌原因,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开年来流动性不松反紧,是抑制债市向好的主要因素。
每经记者:宋钦章 每经编辑:张益铭年初以来,受资金紧平衡、股债跷跷板等因素影响,债市出现大幅调整——10年期国债收益率、3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本轮调整幅度均已超过20BP。有机构人士向记者感慨,经过本轮调整,投资人对于债券市场容易赚钱的认知,跟年初相比大幅度减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