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老张头,你家二小子又进城打工去了?""可不是嘛,村里年轻人都跑光了,这地都快长草了..."昨儿个在村头小卖部,听见几个老哥唉声叹气。今儿咱就掏心窝子说说:这农村到底要往哪变?咱老百姓该咋办?一、国家新政策:这回动真格的了!
我是第二代农民,在农村生活了五十多年了,对农村的发展算是知道的不少,最庆幸的是没有出生在饿死人的年代,听老辈人说,只要有一碗红苕汤,就可以救几个人的命,因为这是奶奶的遗言,快要断气的时候,问她有什么想说的,她说想喝一口红薯煮的水。
凡是稍稍了解中国农村现状的人,都清楚小规模的种植向大规模耕种是必然的大趋势,中国的人均耕地太少了,每户平均不到2亩,大家也就只能在温饱线上维持,但当今社会发展太快,这种仅仅维持在温饱的水平已经无法满足大家的需求了,而且每家每户的耕种效率没有得到较好的提升,付出收入不成正比。
在农村,其实很多人都在外面上班十多年,有的热二十多年,在我身边有很多人,都是从农村出来的。自从打工潮出现后,农村人大部分都去了城市,留在老家的年轻人非常少,这一小部分人要么家里有关系,有背景资源,不用出远门打工。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农村的空心化并非不可超越《超越空心化》 吴重庆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空心化现象。许多人几乎已经习惯地将“空心化”与中国农村画等号,进而认为空心化不可逆,而农村的唯一出路在于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