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方“上海社会科学院”关注虽然自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执政后一直强调加强印度制造,减少对于进口尤其是对中国产品进口的依赖,但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还在拉大,即印度对于中国的进口仍然远远大于对中国的出口。
印度《印度教徒报》1月22日文章,原题:2021年印度对中国商品的依赖急剧增加 对贸易数据的分析显示,去年印度从中国进口的100大类商品总值比此前一年增长近2/3,增幅为160亿美元,凸显印度对很多关键商品进口的依赖度越来越大。
美国彭博社4月12日文章,原题:印度希望“制药城”将打破中国对该行业的控制在印度南部城市海德拉巴的边缘,一大片干旱灌木丛正成为一种新模式的试验场,这片面积相当于1.4万个橄榄球场的荒地或将有助于世界摆脱对中国药物成分的依赖。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印度一心想打造世界制造业中心,美国的苹果和波音想把组装基地搬到印度,而苹果已经受到了反噬导致手机质量下降而受到质疑,波音引入印度产业链已经导致波音飞机质量越来越难以让人信任,不知道这是印度在自大的道路上裸奔还是美国的高科技企业一起与印度裸奔?
一名印度网友,他在国外最大的问答网站Quora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中国为何不抵制印度制造?”印度每天自认为国内发展已经是数一数二,可现实却不过如此,说实话在中国也很少能见到印度制造类的物品,先来看下中国网友如何回答:
原因无他,中国作为当前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贡献了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各类商品,且有着相对完善的市场机制、稳定的生产环境、丰富的原材料和人力资源,以及便捷的交通设施,这些都保证了我们在国际经贸合作与竞争中,占据着相当程度的有利地位。
印度恐怕当不成中美之间的“中间商”了。去年《华盛顿邮报》曾对印度充当中国的“组装厂”感到“痛心疾首”——大概意思是说,美国这几年对中国供应链进行“脱钩”,要求美企将工厂从中国本土搬迁至印度等其他国家。但工厂转移并不意味着供应链也跟着转移到到印度。